你参加的是真奥林匹克竞赛吗?“假”赛事近年来四处横行-深度-知识分子

你参加的是真奥林匹克竞赛吗?“假”赛事近年来四处横行

2020/09/28
导读
这么多奥林匹克竞赛,哪些才是真的?

2016年,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的美国代表团,他们从美国16000名报考的高中生中脱颖而出,图片来自acs.org


撰文 | 张及晨 (加州大学圣塔巴巴拉校区创意研究学院)

责编 | 叶水送


近日,国内有媒体曝光了一商业公司在中国违规运作语言学、经济学、科学奥林匹克竞赛。让很多人意识到原来除了我们熟悉的数理化学科竞赛之外,还有这么多奥林匹克竞赛活动。


笔者作为中国国家队队员曾参加过国际天文(IAO)、青少年科学(IJSO)以及地球科学(IESO)三项国际奥赛,也常年关注奥林匹克竞赛在中国的发展。上面介绍的语言学、经济学、科学奥林匹克竞赛究竟是公益的竞赛活动,还是纯粹从学生身上牟利的商业行为?


01

被商业公司绑架的“三个奥赛”


在新京报的曝光材料中,中国区语言学奥赛、科学奥赛、经济学奥赛的主办方是一家自称为“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ITCCC)的商业公司。读者可能会问了,国际组委会难道不会审核国家主办方的资质吗?这个答案很明确地说:不会,而且他们就算有心也无力去审核……各学科奥赛的国际组委会本身就是由一些专家自发组织的民间团体,有的甚至都没有常设办公室,让他们来鉴别实在是难上加难。


那这个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到底是个什么来头?根据新京报的调查报道,其自称具有的官方背景均为不实信息,其公司主体为在北京注册的一家商业公司。根据教育部2018年印发的《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中明确强调全国性竞赛活动应该公益性、零收费。对于一个没有财政拨款的商业公司,很难做到这两点,所以这三项学科竞赛没有上教育部的白名单也毫不意外了。


报道发出后,有一些朋友跟笔者讨论时提到:“这些竞赛看起来也是个正经比赛,收钱也无可厚非吧,反正也能拿到奖。” 实际上,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用“市场化”来解决的。更何况ITCCC主办的奥赛是远高于成本的“高收费”,会严重打击很多有意向参赛同学们的积极性,而且这家公司的商业头脑很精明,越往后收费更高,甚至从那些本应该为国争光的国家队选手上榨取利润。要知道,五大学科竞赛的国家队选手出访不但不用自己交一分钱,有时还能拿到一点儿当地杂费的补贴。参加这些小众奥赛本身就和自主招生保送无关,入选了国家队的选手更是为了代表国家在国际奥林匹克的赛场上取得好成绩,为国争光。


而ITCCC打着选拔国家队的名义从参赛选手身上赚钱,完全违背了奥林匹克竞赛公益性的宗旨,玷污了“奥林匹克”之名,甚至曾有已经入选的国家队队员,因为高收费问题直接弃赛以表抗议。ITCCC的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国队的成绩,损害了国家荣誉。我们相信承办了经济学奥赛的ITCCC肯定懂经济学里的“外部性”,对于这种具有正外部性的教育活动,必然会出现市场失灵现象,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政府/公益机构的介入。


02

国际上究竟有哪些正规的“奥林匹克”竞赛?


International Science Olympiad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作为一个统称,目前有12个广泛被承认的竞赛。这12个比赛没有相互的隶属关系,也没有一个共同的组委会协调各项赛事,故各项赛事除了名称类似且都推崇奥林匹克竞技精神外,均为各自独立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IOAA国际天文与天体物理奥赛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从IAO国际天文奥赛的参赛国家中分裂之后另起炉灶而举办的,近几年IOAA已经吸引了大量原来参加IPhO的国家加入,参赛国家数量已经远超IAO。


新京报近日曝光的经济学奥赛(IEO)由于这两年才起步,尚未被广泛承认,故在维基百科上没有被归入International Science Olympiad词条中的12项竞赛。


各奥林匹克竞赛的比赛形式大同小异,如同奥运会一样,每年由不同国家轮流承办,以国家/地区为代表队参赛,进行理论、实验等考试,根据所有参赛选手的排名评出个人的金银铜奖。有些比赛还会有团体合作类项目(不同国家的同学随机分组),不过团体赛一般是更偏娱乐性。


由于国际奥林匹克学科竞赛均不接受个人直接报名参赛,所以经过各国的国家级赛事入选国家队是每一个想参加国际奥赛的同学的必经之路。一般情况下,各国的国家队选拔都由政府的教育部或科技部与有关高校合作,组织全国性竞赛,并且会对选拔出的国家队进行集中培训。根据笔者的亲身经历和观察,亚洲国家在集训上会更下功夫,而欧洲国家则偏重多轮次的选拔。各国对奥林匹克竞赛都很重视,有些国家的元首还会接见在国际奥赛里获奖的队伍。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是不是需要英文水平特别好?其实并不是这样,因为每个国家代表队都会有多位领队老师(一般由高校教师担任),开幕式之后,选手就会和领队老师被隔离开来,并且被没收电子通讯设备。这个时候,领队们会拿到考试题目并把试题翻译成本国语言。不过,由于翻译工作量大及时间有限(半天到一天的时间),翻译难免有疏漏的地方,所以选手们也会同时拿到英文原版试卷进行对照。所以,领队翻译的准确性是会直接影响到选手的发挥。当然,一般还是鼓励参赛选手具备一定的英语口语能力,毕竟和各国选手交流也是国际奥林匹克竞赛里十分重要的环节。


由于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独特魅力,参加过一次的选手大多都会想“再来一次”。由于选拔竞争激烈,这在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不过在一些人口数量较少的国家,一个学生参加多次甚至不同学科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确实挺常见。笔者在国际天文奥赛上认识的一位罗马尼亚同学,前前后后总共参加了8次国际奥林匹克竞赛,前年笔者在哈佛大学暑期交流的时候再次见到了她,她高兴地跟笔者汇报说她“战胜”了那位的参加过6次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亚美尼亚同学(现就读于剑桥大学)。比较有趣的是,这两位“老司机”在本科申请时,都被“钟爱奥赛选手”的麻省理工学院(MIT)给拒了。


03

众所周知的“全国五项学科竞赛”


很普通高中生多多少少都听说过“打竞赛”这个词,这里通常所指的竞赛就是全国五项学科竞赛活动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和信息学竞赛。这五项学科竞赛的主办方均为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主管的全国学会,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开始选拔中国学生组成国家队,代表祖国参加对应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虽然一般在中文语境下讨论“五大竞赛”时经常会省略掉“奥林匹克”,但其对外的英文名称仍然包括“Olympiad”。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负责协调管理全国五项学科竞赛,办公室设立在其交流处。


教育部也一直在大力支持全国五项学科竞赛多年以来运行,其中就包括了竞赛保送制度。不过需要注意到的是,2014年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和分值的意见》,其中明确“取消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加分项目。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不再具备高考加分资格。考生的相关学科特长可作为自主招生试点高校优先给予初审通过的条件”。不过,入选了“五项学科竞赛”国家集训队队员的保送资格仍然被保留。如今,自主招生已经被强基计划而取代,“五项学科竞赛”的获奖仍被不少高校用来评价学生特长发展水平。


04

那些正规的“小众奥赛”,更多是靠兴趣来发展


除了全国五项学科竞赛之外,还有一些“小众奥赛”也在中国正规发展了多年。与前文提到的商业公司办赛牟利不同,这些奥赛也是由相关的全国学会牵头举办的。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虽然不直接管理这些“小众奥赛”,但由于全国学会的主管单位均为中国科协,所以在实际举办时亦有沟通管道。由于这些全国学会举办的“小众奥赛”秉承了公益性,所以也获得了教育部的官方认可,进入了竞赛“白名单”。笔者在此主要介绍天文奥赛和地球科学奥赛。


全国中学生天文奥赛是由中国天文学会主办,北京天文馆实际承办的全国竞赛,每年有大约数千人参加预赛,100余人入围决赛。由于不属于“五项学科竞赛”,所以自然和加分保送就完全不沾边儿了,参赛的同学们都可以说是纯粹的对这个学科而感兴趣。


笔者参加过7年的全国天文奥赛决赛,也十分享受主办方“刻意去功利化”为我们打造出的乌托邦。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讲,缺乏奖励机制会难以吸引更强的选手参赛,客观来说中国队在国际天文类的奥赛中获得的成绩就远不如数理化那样傲人。


地球科学奥赛可以说是在2016年引进到中国大陆的一项奥林匹克竞赛,后由北大地空学院接手发展,现在由多个全国学会联合主办。目前发展迅猛,今年也获得到了教育部的官方认证。这其实是笔者做的一个尝试,意在用广泛的选拔和高强度的训练,快速打造出能打胜仗的中国国家队。当时笔者把竞赛移交给北大地空的时候就提了两个期望,一是不能以盈利目的收费,二是要高强度训练国家队队员以取得好成绩。很欣慰,这两点目前都做到了。


这类比赛与五项学科竞赛的保送政策无缘,高校在自主招生对这些“小众奥赛”的重视程度也自然比不上五项学科竞赛。对于参赛的同学来说,大多都是靠自己的兴趣坚持参赛的,也有不少同学表示“老师、家长都极力反对参加这种对升学没有帮助的比赛,但是自己还是因为兴趣坚持参加。”当然,参加各种竞赛活动都应该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有些同学为了参赛而休学一学期就舍本逐末了。


由于缺乏足够的支持,很多入选了这些“小众奥赛”国家队的选手也很难得到像数理化那样高规格的集训,应试能力自然也不如五项学科竞赛的国家队选手们那么“能打”。有的时候同学们会打趣的说:“别人五项学科竞赛的国家队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特种部队,我们这顶多能算民兵,有时候还得自备干粮。出国比赛上战场拿不到大奖,可能还觉得给祖国丢人。”


实际上,一旦站在国际赛场上,没有人会关注你叫什么名字或你是哪个中学的,每个国家队选手代表的都是胸牌上面的那个国家。每个国家队选手最骄傲的时刻,就要数身披国旗走上领奖台的时候了。


由此可见,小众奥赛也是可以合规的举行的,虽然规模不大,但保持了公益性,给更多对科学感兴趣的学生们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学科竞赛活动作为课内学习的延展,在对科学兴趣的引导和培养上有着重要作用,从奥林匹克竞赛里也走出了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群体。相比较于国内某些以科研课题为评奖标准的大赛,奥林匹克竞赛的形式更加公平且符合中学生的实际水平。


05

为何违规竞赛活动屡禁不止


正如文章开头介绍的,中国大陆举办的语言学、经济学、科学奥林匹克竞赛却被自称是“青少年国际竞赛与交流中心”的商业公司用来作为赚钱的工具,这种现象实在是令人痛心。2018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了竞赛活动,保障了竞赛活动的公益性。教育部今年也发布了《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工作的通知》,其中明确表示:“严禁各中小学校、各类教育机构组织承办或组织中小学生参加名单之外的竞赛活动。引导中小学师生和家长主动抵制名单外的违规竞赛活动”。


令人诧异的是,今年7月31日至8月初举办的2020年语言学奥赛、经济学奥赛,仍然在昆山华东康桥国际学校举办,昆山市教育局副局长也多次出席了这两项竞赛的开幕式并致辞。本应该起到监管责任的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负责人,怎么和商业公司站到了同一舞台上?


最后,笔者想呼吁有关方面彻底调查这三项学科竞赛活动及主办方的涉嫌违规行为。同时,也希望有对这些竞赛领域感兴趣的高校/科研院所/全国学会能和对应的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组委会取得联络,将情况反映给国际组委会,将中国区主办权移交给具有资质举办竞赛活动的正规学术机构,为中国的奥林匹克竞赛正名。


制版编辑 | 栗子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