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不再强制要求博士发表论文,科学界怎么看?-深度-知识分子

清华不再强制要求博士发表论文,科学界怎么看?

2019/04/23
导读
该如何评判一个人是否达到博士水平

清华大学发布的新《规定》中提到: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这透露了哪些信息?

正文内容经授权转载自募格学术(ID:mugexueshu),略有编辑


近日,清华大学公布了2018~2019学年度第16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是清华大学博士生培养的指导性文件,明确了博士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习年限、培养方案、培养过程等基本要求。


清华大学发布的新《规定》中提到: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唯一依据,并且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


新《规定》如何要求?

学术论文不再作为评价博士生学术的唯一依据


记者了解到,原《规定》要求博士生达到学校和所在学科的学术论文发表要求方可审议学位。修订后的《规定》要求,“博士生在学期间学术创新成果达到所在学科要求,方可提出学位申请。”


一方面,鼓励依据学位论文以及多元化的学术创新成果评价博士生学术水平,不再以学术论文作为唯一依据,激励博士生开展原创性、前沿性、跨学科研究。另一方面,由各学科制定学术创新成果要求,不再设立学校层面的统一要求,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


设置教学实践环节 引导博士生学术就业


新《规定》鼓励各学科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必修或选修的博士生教学实践环节(担任助教等),通过在学期间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博士生未来从事高校教职的胜任能力。


同时,支持博士生在获得指导教师同意时,“根据个人兴趣选修所在学科要求以外的课程”,培养跨学科创新思维和技能,例如参加学校开设的研究生学术与职业发展能力提升项目。


强化过程考核 严格分流与退出


清华大学各学科和院系在博士生资格考试、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关键培养环节的质量把关方面已经开展了各具特色的探索和实践。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新的《规定》要求“完善资格考试、选题报告等培养环节的实施细则、考核要求和分流与退出制度”,推进质量控制要求的精细化、规范化,用客观、刚性的依据严格执行博士生分流与退出。


突破学科界限,推动交叉创新


近年来,清华大学加快推进博士生学科交叉培养,既支持医工交叉等基于师生学术兴趣自发开展的交叉培养,也重点建设了一批学科交叉博士学位项目。


2018年,学校修订通过了试行三年的《交叉学科学位工作委员会工作办法》,理顺了学科交叉培养研究生的学位授予机制。为与之衔接,《规定》修订时进一步完善了学科交叉博士生的培养要求。


此类博士生的个人培养计划“可突破现有学科培养方案框架,在学位课程基本符合主修学科(申请学位的学科)培养方案的前提下,根据需要选修所涉其他学科的课程和培养环节”。在给予灵活性的同时,加强培养过程把关,要求在论文选题报告、中期检查、最终学术报告等环节聘请所涉其他学科专家参加。


清华起了个好的带头作用

此次清华发布有关学术评价的相关一系列新政,在很多业内人士的眼里看来,是给“双一流”高校建起了个好的带头作用,清华大学校长邱勇曾强调:

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者,培养一流的人才,产生一流的学术成果,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一流的服务支撑。同样,一流大学要有一流的学术标准和完善的学术评价制度。一流的学术标准体现了大学对学术质量的追求,学术评价制度反映了大学的自身定位和追求。学术评价制度的完善要有利于学术水平的提升,有利于产生重大学术成果,有利于学生的学术培养。一个大学的学术评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拥有什么样的学术文化。


近年来,很多高校师生发表的论文数快速增加,有些大学也因论文成就突出,而在各世界大学排行榜上表现优异,但是,过分注重“论文”反而让学术研究变得急功近利。一些高校接连发生的学术不端,都被指与过于强调数量的、不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有关。

  

要求在读博士生,甚至硕士生,必须撰写并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才能进行学位论文答辩,就是典型的例子。此次清华取消博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强制要求,可以说是切实的落实“破四唯”的举措,作为国内高校的“领头羊”,清华此次《新规》无疑起到了一个好的带头作用。


新《规定》发布后,由在学研究生构成的研究生培养学生咨询委员会调研了博士生同学的反馈。被调研同学表示,新《规定》不再将博士在学期间发表论文达到基本要求作为学位申请的硬性指标,而是更注重博士科研成果的价值和创新性,这不仅能够促进博士生更加从容地追求科研上的突破,也避免了论文数量要求导致的科研浮躁和学术不端现象的滋生。


在普遍支持《规定》修订内容的同时,同学们也期待各学科和院系尽快出台实施细则,继续保持博士生培养质量的高标准。


据介绍,新《规定》将用于指导学校各学科的博士生培养方案制订和修订工作,新的培养方案将从2019级博士生开始执行。


科学界怎么看?

科学网博主蔡宁

 

4月22日下班以后,一霎时朋友圈传遍了一则消息“清华大学不再要求博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毫无疑问,社会公众普遍把这件事视为开风气之先的破冰之举,当做一件“喜大普奔”的新闻奔走相告。


诚然,清华研究生院从制定博士生必须发表论文的规定到今天取消这个规定,反映了其管理理念的进步和管理制度的完善化。但是,清华大学此举的社会意义,不宜过度解读。


事实上,清华大学以往虽然有发表论文的规定,但鲜为人知的是,清华的发表标准定得很低,而且实际执行起来并不严格。


以自动化系为例,博士研究生的毕业发文要求是“学生作为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累计影响因子1.0以上,且发表EI论文2篇,其中1篇可以是会议论文”。这个标准,清华自动化系保持了20年,今天已经低于绝大多数其他院校博士点的要求。即便如此,事实上也未曾有效执行过,因为没有哪个部门刻意去监督检查。


我当年毕业时,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2篇SCI论文,2篇EI检索的会议论文。但是其中1篇SCI论文其实是答辩以后当年8月份才收到正式录用通知的。所以,严格算起来,我并没有达到毕业最低要求。我导师一年以后才发现这个问题,告诉我说:“小子,居然仅仅靠1篇论文就毕业了,有点不可思议。”(便宜你了……)我师弟张博士毕业时发表了五六篇EI源刊文章,但没有SCI,也顺利毕业。就是因为没人过问此事。


“博士生发表论文”,其实长期以来也就仅仅是个形式上的指导性建议而已。所以官方层面废除与否,并不值得小题大做。


尽管如此,透过这个新闻及其背景,可以看出对于科教界的几点启示。


学者们喜欢聚在一起发牢骚。其中清华教授们长期吐槽的一点,就是强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制度。因为明眼人都知道,这个制度显然不合理!首先,一个人究竟是否达到博士水平,难道其博士导师和评议委员会的资深教授们还不足以评判吗?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不但未必更加靠谱,反而可能会形成负面的干扰。再则,难道一个学子仅仅凭着发表在期刊上的两三篇小小的论文,就该理直气壮地觉得自己应该获得博士学位吗?


还有一个对社会公众有益、发人深思的启示。就是在顶级学术机构,管理监督常常可以做到极大地宽松,制度日趋简放。委员会说你够博士水平你就够博士水平,不需要你填表格、提供证明材料。填表格、提供证明材料,对于科学工作者是繁琐的、无谓的麻烦。检查表格、验证证明材料,对于各级管理者又何尝不劳神费力呢?大部分院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只能基于不信任的前提进行强制性的监督管理,造成了大量的内耗。而顶级学术机构则有条件充分信任,信任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老师和每一个学生,信任老师的教学,信任学生的学习,信任委员会的公正评议,从而实现无为而治。这,和不同档次机构的实际情况有关系,不能简单引申推广。


科学网博主刘进平


清华不要求博士生发表论文,看起来是跟国际接轨了,实际上是水到渠成了。很可能学校不强制要求,博士生大多数也不会不发表论文,而且差了还不行。


若干年前,我在英国某大学的墙上注意到欧洲某著名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一篇招聘广告,广告明确要求博士生应聘需要在主流的专业期刊上至少发表一篇第一作者论文。当时我就感到印象深刻,因为,虽然英国的大学似乎不要求博士生在毕业前发表论文,但博士生在毕业后要想继续从事科研工作,还是要有论文来证明你自己的能力。


学校不强制要求,不等于课题组或导师不强制要求;学校不强制要求,不等于因为将来深造或就业学生自己不强制自己。只是,博士生培养水平上去了,一切就水到渠成了,无需再强制了而已。


知乎答主贱贱


初心是好的,不唯论文,当然是进步了,

自己的委员会能评价博士能不能毕业,

而不是靠SCI来评价博士能不能毕业,

免得显得一副自己学校老师老师水平不如sci评价体制的跪舔样。


这个《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的修订[1]在政策上也是迎合了去年的《 关于开展清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专项行动的通知》[2,3]


这一切的自信基础,也是因为中国SCI论文发表数量早就是世界第二了[4],再怎么要求,也不会有太大的进步;可是虽然数量早就第二,影响力能到第二?恐怕还有很远的路吧,所以现在一再强调,数量不重要了,要质量。


我非常愿意看到这样的现象:


以前只是能卡毕业,而且不好意思不让人毕业,担不起有人来闹的责任;现在是过程管理,分分钟让你退学不让继续读下去。如果真的可以这样执行,那博士质量肯定会好多了。(按闹分配真的是恶疾)


也可能出现另一种现象:


以前好歹考虑SCI的要求,怎么毕业也得给学生弄点文章,现在好了,到公司去搬砖吧,毕业,稳。


虽然这样也没啥,很多人对这种现象可能会咬牙切齿,可是……现在的学生名额很金贵啊,能拿到学生名额本来就是一种实力;当然,我说的是清华这种竞争激烈的地方。至于其他那种一个屋子塞十几号人没资源只能天天调研写综述的,可不是帮导师去公司搬砖么。


[1] http://www.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10303/2019/20190422150724263257696/20190422150724263257696_.html

[2] http://www.most.gov.cn/tztg/201810/t20181023_142389.htm

[3]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9843829

[4] https://zhuanlan.zhihu.com/p/30776871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