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发音不准,原来跟饮食文化密切相关-资讯-知识分子

为何发音不准,原来跟饮食文化密切相关

2019/03/18
导读
最近的研究揭示:数千年来,饮食习惯的变化也影响着人类语言的发音。

图片8

人类上下颔位置与饮食密切相关,图片来自mpg.de

 

撰文 | 施佳鑫

责编 | 叶水送

 

  ●   


“红凤凰,粉凤凰,粉红凤凰,花凤凰”。你能念好这个绕口令吗?

 

绕口令虽难,但想必你可以单独发对“凤”和“粉”这两个音,而对我们的祖先来说, 这却是件难事。最近,《科学》杂志发表的人类学研究揭示:数千年来,饮食习惯的变化也影响着人类语言的发音。

 

瑞士苏黎世大学语言学家Blasi和Moran主持的这项研究发现,唇齿音的出现可能是由于人类饮食习惯的变化。

 

世界上目前尚存数千种语言,这些语言基本上互不相通,而且不同语言在发音上也很不一样。过去,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些语言差异是纯粹是由于生物学差异引起的。根据这种生物决定论,研究者得出推论,各个语言的发音在历史上没什么太大变化。就发音而言,我们说话时听起来和我们的祖先一样吗?

 

早在1985年,语言学家在观察远古时期成年人头骨的结构后称,狩猎、采集时代的人的语言中没有F、V这两个音,因为那个时候的人类上下颌是正好咬合的, 这样的结构要发出唇齿音很费劲。狩猎采集时代人类的颌骨结构和其他灵长类动物类似,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的饮食结构相近,都是比较硬的食物。

 

随着人类进入农业社会,食物相比狩猎、采集时代更软了,如熟肉等。一方面,咀嚼次数减少使牙齿的磨损减少,上颌牙齿更可能突出。另一方面,柔软的食物使下颌受力减少,也可能演化出更短的下颌。相比狩猎、采集时代人类,现代人更可能出现 “暴牙”。

 

s/ua/zsfz1552903196.7004325.jpg

A为旧石器时代晚期男性,B 为中石器时代女性,C为青铜时代早期男性。A和B均属狩猎、采集社会,上颌牙齿与下颌牙齿对应,处于同一垂直面,C已经展现出上颌牙齿覆盖着下颌牙齿的趋势。图片来自sciencemag.org。

 

该研究综合了人类学、生物力学、和语言学的证据,从多个方面说明唇齿音的形成可能受饮食习惯影响。

 

在欧洲,唇齿音普遍使用是从两三千年前开始的,与此同时食物加工技术也开始兴盛,例如约2300年前诞生的工业化碾磨技术。

 

图片10

旧石器下颔(左)和现代下颔(右),图片来自sciencemag.org

 

更柔软的食物为人们发F和V音提供了便利。人们因为柔软的食物而更容易形成上颌牙齿突出的情况,这种颌骨结构比上下颌正好对应的结构在发唇齿音时肌肉受力减少了约30%,如果你不信,不妨试一试把上下颌牙齿对齐,然后再试着发“凤”这个音,你肯定会觉得费力多了。

 

虽然我们不能说食物结构的转变是唇齿音的出现原因,但饮食文化为唇齿音流行提供了便利,使之大量使用的可能性增加。

 

研究者还进一步分析了食物来源(狩猎、采集等,相对于食物加工)和语音的关系,他们发现采用狩猎采集等非食物加工的人唇齿音显著少于以食物加工为主的人群。

 

语言的变迁是个复杂的过程。过去研究者常把各民族语音差异归因于生物学因素,忽视了文化的作用,而最新的研究则说明,生物学基础、文化和语音的影响机制可能更复杂。饮食文化可能影响生物学结构,生物结构进一步影响语言,而语言也恰恰是文化的一部分。

 

相关资料

D.E. Blasi et al., “Human sound systems are shaped by post-Neolithic changes in bite configuration,” Science, doi:10.1126/science.aav3218, 2019.


参与讨论
2 条评论
评论
  • 2019/03/24

    第二张图古下颌与现代下颌对比,我看好像是相反的,估计注明错误。感谢转载此类论文。编辑辛苦啦!

  • 2019/03/22

    唇齿音,原来胡建人较古老一点,福南人则现代一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