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页世卫组织考察报告,要点都有啥?-资讯-知识分子

45页世卫组织考察报告,要点都有啥?

2020/02/27
导读
数据下滑不容置疑,但仍有病毒卷土重来的风险,恢复“常态”需谨慎。

数据下滑不容置疑,但仍有病毒卷土重来的风险,恢复“常态”需谨慎。

(图源:pixabay.com


撰文 | 汤佩兰

编辑 | 李珊珊

 

2月16日起,中国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相继赴北京、广东、四川和湖北武汉对中国疫情防控工作进行考察,形成长达45页的考察报告。

2月24日晚,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世卫组织联合专家考察组新闻发布会上,世卫专家首先肯定了中国在遏制疫情扩散中所做的努力和作出的牺牲。

中国用一些“非药物性的干预措施,改变了这个疾病的过程”。
 
“这个病没有特效的药物,也没有特效的疫苗,中国采用了非药物的措施,就是隔离,把疾病的流行过程改变了。这是中国应对疫情最大的成绩。这个报告被其他各国推荐的时候,在没有药物和疫苗之前,这个措施就应该尽快采用,越快越好。”
 
之后,中外专家代表分别介绍了对于病毒的认识、对于疫情的判断、疫情传播特点、疾病的严重程度及中国政府的应对策略和措施五个方面的发现。此外对数据统计和趋势发表了看法。
 

一个好消息是病毒尚未发生明显变异

考察组中方组长、国家卫健委新冠肺炎疫情应对处置工作专家组组长梁万年表示,通过对不同地点分离出的104株新冠病毒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证实同源性达99.9%,提示病毒尚未发生明显的变异
 
目前的研究表明,蝙蝠有可能是新冠病毒的宿主,穿山甲可能是新冠病毒的中间宿主之一。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截至2月20日,在人口学特征方面,确诊病例患者平均年龄51岁,其中近80%是30—69岁。确诊病例近78%来自湖北。
 
对于传播途径,梁万年称目前认为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另外存在粪口传播的可能,不排除在密封、相对小的空间内存在呼吸道气溶胶传播的可能,但粪口传播和气溶胶传播的流行病学意义和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
 

人群普遍易感,多数患者为轻症

梁万年表示,由于新冠病毒是一个新的冠状病毒,各年龄段的人群对其都没有特别的免疫力,可以推断人群是普遍易感的。另外,根据考察组到广东和四川的资料显示,这两个省主要是78%-85%的确诊病例是家庭聚集性病例,表明通过严密的防控,输入病例在家庭内出现二代病例和聚集,没有造成社区的持续传播。
 
梁万年介绍,当前数据和研究提示大多数患者是轻症的,可以康复。轻症、重症和危重症患者的比例分别是80%、13%和6%左右。现有资料表明,轻症患者从发病到康复平均时间是两周,重症患者需要三到六周。截至2月22日,全国已经有1.8万余病例康复。
 
此外,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到底是感染后不出现症状,成为一个健康的带毒者,还是处在疾病潜伏期,都待进一步明确。无症状感染者是否能够传播疾病、在疾病传播中的作用也有待进一步研究。
 

三千多名医务人员感染原因分析

对于全国有3000多名医务人员感染的情况,从感染来源看,哪些是社区获得性感染,哪些是医疗过程当中引起的院内感染,正在进一步的研究。梁万年表示,感染的3000多名医务人员,大部分甚至绝大部分是来源于武汉,分析认为,这与武汉在疫情高峰时期,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各种防护设施的保障、开设定点医院和其他医疗救治设施时相应配套的磨合和完善、医务人员长期工作疲劳、防护程度不足等等,可能都有关系。
 
此前,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2月17日对医务人员感染数据曾作回应,3000多名是指有医务人员身份的感染者。需要区分是在医院岗位上感染了新冠肺炎,还是一些在家庭、社区感染了新冠肺炎。不能说这些感染的医务人员都是在岗位上,或者由于防护不到位造成感染。
 
联合考察组外方组长、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高级顾问布鲁斯·艾尔沃德表示,目前最重要的建议就是切勿沾沾自喜,未获全胜,不轻言胜利。病例的数目在下降,但人群普遍易感,没有群体免疫能力,依然有反弹的风险。一旦反弹要快速进行大规模应对,现在数据的下降来之不易,如床位在增加、呼吸机在增加、疫苗药物在研发,这些努力都不要停止。
 

数据在切实下降

谈到对数据的质疑,布鲁斯·艾尔沃德称每天的数据并不是主要问题,需要关注的是疫情发展趋势。“虽然不同渠道的信息各不相同,但疫情趋势显而易见,符合逻辑。所以我不对新闻里播出的数据进行评价了。”
 
艾尔沃德指出,两周前他刚到中国的时候,每一天新报告的确诊病例大概都是2000多,那一天记得是2438例。当联合考察团结束考察任务的时候,报告的确诊病例是416例,两周之内实现了80%的下降。他表示,这样的下降是切实的。真的去实地学习和考察的时候,就会看到许许多多的事实,再一次不容置疑地向我们确认了这种真切的数据下降。
 
在回答BBC记者提问,关于病毒最初在武汉如何滋生起来以及疫情应对需要吸取哪些教训时,艾尔沃德表示,对警示信号快速采取行动的反应上存在一些延迟。这是在任何疫情暴发或新发传染病应对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因为人们无法想象该地会发生这样的疫情。
 
“这种疫情的应对,我想任何人都无法想象到底需要多少床位,需要持续多久。目前湖北有数万病人在医院病床上,处于恢复阶段。如果有什么需要学习的经验教训,即是反应速度,需要快速的行动,速度就是一切。” 艾尔沃德回应道。
 

确诊病例下降,疫情下的新秩序

对于中国的几项社会措施:隔离、医学观察、减少接触、自身防护。艾尔沃德评价称,联合考察组认为中国所采取的策略改变了快速攀升的,并且是潜在致命疾病的曲线。
 
“我们研究了武汉的二代续发病例,也研究了中国其他地方的二代续发病例,在此基础上做了一个评估,正是由于中国采用了全政府、全社会的这一经典传统、看似又老派的方法,避免了少则万余多,多则数十万病例的出现,这是了不起的成就。”
 
艾尔沃德还提到,考虑到“这个病毒还会再存在几个月”,从考察团角度讲,也认为现在应该去慢慢地恢复社会和经济的正常秩序,哪怕同时推进武汉和中国其他地方的防疫工作。核心和关键在于要逐步取消之前的限制措施。
 
另外,艾尔沃德也表示中国需要不断地去提升能力,随着病例数目下降,床位数、呼吸机的增加,并同时提升公共卫生领域的防控能力。认识到在促进流行性曲线向尾部下降时,依然存在该病毒再次输入、重新复苏的风险。像饭店、商店复工、复产,各个商场重新开门营业,学校也重新正常运行时,依然有病毒卷土重来的风险。因此需要非常谨慎。
 
“现在看来这个病毒不简单,是很狡猾的。我们无法使用现有知识来应对,需要边阻止疫情、边总结经验、边改变措施和策略。这可以说是我们的经验。我们早期对疾病的认识不够到位,这也是我们的局限。”对于新冠病毒的防控策略梁万年总结到。

(魏玉保、仲英杰对本文亦有贡献。)

参考资料

[1] http://www.xinhuanet.com/yingjijiuyuan/2020-02/20/c_1210481991.htm

[2] http://www.nhc.gov.cn/xcs/fkdt/202002/1fa99f55972740f681d47cde0d1b2522.shtml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