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但历史告诉我们对付它们总会有办法-资讯-知识分子

新冠将与人类长期共存,但历史告诉我们对付它们总会有办法

2021/02/08
导读
我们的今天是一段与瘟疫斗争的历史,既不特殊,也不会例外。

2021年我们不太可能完全走出新冠疫情,更悲催的是新冠病毒还会长期与人类共存,此前世界卫生组织(WHO表示,“我们要现实一点。没有人能预测(新冠)疫情什么时候会消退。在这件事上不能作出承诺,也没有具体日期。” 但历史告诉我们,面对流行性疾病,我们总有拿得出手的解决之道。


●             ●             


新冠病毒不仅存在感染者的体内,也会短时间出现在环境中,甚至是动物的体内,如今已入驻在了北极,人类将长期与之共存,图片来自Dina DiMartino


READING
导读



还记得那些无需口罩和扫码,自由穿梭于商场、公交、电影院的日子吗?还有那些或精心打扮,或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赶着体验走亲访友、拜年家宴的春节一条龙服务?


想起这些场景,是否恍如隔世?其实不过在几百日前,我们也只道它是寻常。


算起来,与今天类似的集体性困境,我们这代人经历得着实不少。


1998年的特大洪水;

2003年的非典疫情;

2008年的汶川地震;

2009年的甲型H1N1流感;

……


这些二三十岁的年轻人,“有生之年”清单中记载的大事,甚至直逼八十岁的老祖母。


新冠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


截至2021年1月25日,全球新冠肺炎累计确诊病例突破1亿,死亡病例超过214万例,确诊病例超过100万例的国家达18个。


夏天过去了,奥运会延期了,又一个全民戒备的春节到来了。


每个人心头被同一个问题萦绕着:“未来还会好吗,我们将面临怎样的世界?”



01
即使无法“清除”,病毒被战胜也是历史必然


“新冠肺炎有可能转成慢性的,像流感一样长期在人间存在,对此我们要做好准备。”中国工程院副院长、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家王辰此前如是表示。


自人类社会发展的幼年时期,瘟疫就像一个与人类不太投契却长期共存的合租房客。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进程中,饥荒、战争、地震等灾害给人类带来无数悲剧,但在这些悲剧中,没有哪一种能像瘟疫一样给整个人类社会造成惨重的后果。


从美洲大陆上玛雅文明、印加文明的消亡,到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三大文明古国,还有曾经显赫一时的古罗马帝国的覆灭……


历史的天空下,两个幽灵——“战争” 与 “瘟疫” 处处交织共生


图源网络:罗马帝国安东尼瘟疫(Antonine Plague)


甚至可以这样说:古今中外,人类从来没有真正战胜过任何病毒。看到这里倒不必急着沮丧,因为我们调整一下语序,该论断同样成立:

 

人类从来没有被任何病毒真正战胜。

 

无论是在物资和医疗水平落后的数百年前,还是在现代医学发达的今天,面对陌生的病毒,人类总是有办法。


瘟疫不曾完全消灭过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或是一整段人类历史!面对病毒,人类总是有办法。

 

你或许有疑问,在医学如此发达的今天,瘟疫都能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在没有抗生素和疫苗的古代,疫情又是如何结束的呢?又有哪些人能在疫情中存活下来呢?

 

我们要知道,从现在看历史,正如从未来看现在。


今天我们采取的所有抗疫举措,在历史上的成功案例中均有迹可循


此刻我们对权益的牺牲和自由的让步,都是人类实现自我拯救的必经之路。


我们现在的种种努力,也许在当下不值一提,但前进路上的每一个微小改变,都是在为全人类创造更好的未来。


口说无凭?接下来,我们不妨从三组贯穿古今的关键词中,感受人类与瘟疫斗争的前生今世。



关键词1
科学:疫苗、隔离和一切可执行的办法



在人类还不能洞悉微生物的全部秘密时,循迹前人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01
疫苗:迄今唯一根除过瘟疫的工具



随着疫苗和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现代人已经很难体会到古时候瘟疫带来的可怕影响。但在古代,由于缺医少药,卫生条件很不乐观,瘟疫的暴发要比现在容易得多。


我们将镜头转向数百年前的欧洲。一种极为可怕的传染病——天花的肆虐给人类带来了极大危害。


据史料记载,整个18世纪,欧洲蔓延天花,死亡人数曾高达1.5亿人以上。


天花几乎伴随了整个人类古代史,在种痘发明之前,可以说所有人都要出天花,且生死听天由命。


何为种痘?


这事儿还得说咱们中国人民有智慧!早在北宋年间,人们就发现,一个人得过天花痊愈后,就不会再染上天花了。


于是有人指出:健康人如果找轻症病患主动感染一次,等熬过去了,不就不用担心得病了吗?


这种设想投入实践,人们就发明了一种预防天花的方法——人痘接种法。


图源:《超级大脑在想啥?漫画细菌、人类与历史》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缺点,比如大约2%的致死率、接种后需要隔离等。因此,人类需要去寻找更安全的方法去预防天花。


18世纪中叶,一位名叫爱德华·詹纳的英国乡村医生,偶然间在一位挤奶女工那里发现牛痘可以预防天花。经过20多年的研究和实验,詹纳最终发明了牛痘接种法。他将正在出牛痘的女孩皮肤上的水泡中的液体,接种到一个8岁健康男孩身上。正如詹纳期望的那样,小孩染上了温和的牛痘,很快就恢复了。


爱德华·詹纳为男孩接种疫苗


两个月后,詹纳给小孩接种了致命剂量的天花(这是非常危险和有争议的实验),但是小孩一直保持健康,并且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他感染上了这种致命疾病。


这项医学史上最为冒险的一次实验的成功也正式宣告,世界上第一支疫苗由此诞生。为了纪念詹纳发现预防天花的方法,人们决定把这种方法命名为 Vaccine 疫苗。


疫苗的发现,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随着疫苗技术的发展,人类继续成功地用疫苗控制和根除了小儿麻痹症、麻疹、腮腺炎、流感等许多严重的传染病。


时至今日,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的当下,新冠疫苗的诞生,无将成为最有效的抗疫“武器”。



02
隔离:无症状感染者也要严格执行



我们知道,面对病菌对人体形成的攻击,几百年前的人们只能靠人体的天然屏障——抵抗力,与病菌作“物理肉搏”。


战斗结果往往是抵抗力差的人早早死去;存活下来的要么是抵抗力强的不易感染人群,要么是感染后凭借抵抗力战胜病毒得以存活。


周而复始,新的病原携带者越来越少,病毒没有了传播载体,疫情慢慢结束。


因此,早在百年前瘟疫发生时,人们已经十分注意将患者与其他人隔离。为了防止病情的扩散,还设置了各种专门收治流行病患者的场所。


隔离在瘟疫史上的一次收效卓著的重要实践,便是传说中的夺命厨娘“伤寒玛丽”。


伤寒玛丽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零号病人”和伤寒病毒超级传播者,也是美国发现的第一例伤寒病毒健康带原者,又称“无症状感染者”。


玛丽在纽约州给富人家庭担任厨娘,仅一年内就有七个家庭感染了伤寒,这一异常情况引起了当地卫生官员的关注。她被证实为伤寒病毒的携带者,后被关在纽约市郊的一家医院里隔离了3年。


图源:《超级大脑在想啥?漫画细菌、人类与历史》


3年后,玛丽重获自由却立刻违背约定,随之而来的是被终身隔离在一座小岛之上。


在其被隔离后,周边以家庭为单位的伤寒感染病例都得到了有效控制。玛丽的隔离过程进一步加深了人们对传染病的认识。所以遇到疫情,医生才会立刻对病人(即使是“无症状感染者”)以及重点对象进行隔离,这种措施从古至今均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是中国此番阻断新冠病毒传播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2
:一线科学家和隐形的战士



对感染者的隔离通常是抗疫意识觉醒的第一环,对疫苗的研制则多为克制病毒的最后一环。


那么在漫长的中间环节,出于求生的本能,人们曾经做过哪些尝试?那些未曾被感染却为了拦截瘟疫而四处奔波的人,他们的所为到底是什么?


1882年,一位36岁的德国工人死在医院里。医生罗伯特·科赫解剖其尸体后发现,他全身各器官都布满粟粒大小的灰黄色结核病灶。


起初,科赫没看出有特殊细菌存在。考虑到结核杆菌是透明的,他又上手给病灶组织染色,将可能的颜色几乎试了个遍。终于,在亚甲基蓝染色后的组织里,他看到了一种弯曲的呈杆状的细条。


为了得到更多样本,科赫跑遍柏林的医院,采集结核病死者的病理标本。白天,他守在停尸间;晚上,他泡在实验室。


此后经历了一系列环节,从解剖动物、染色检查到体外培养、验证飞沫传播的真实性……1882年3月24日,科赫在柏林生理学会上报告了他的发现。报告结束,全场肃静。与会人员激动评价,这一发现铺平了通向研究和控制该疾病的新世纪的道路。


图源:《超级大脑在想啥?漫画病菌、人类与历史》


1910年,中国东北地区暴发鼠疫,被称为20世纪最严重的一次流行鼠疫。瘟疫持续六个多月,席卷半个中国,卷走了6万余人的生命。疫情势不可挡,列强狼子野心。本就摇摇欲坠的大清国在天灾人祸的双重压力下,犹如将倾的大厦。


此时,作为第一个从剑桥毕业的中国医学博士,年仅31岁的伍连德临危受命,以全权总医官身份赴哈尔滨抗疫。


在风雨飘摇的晚清,伍连德突破禁忌,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尸体解剖,提出了“肺鼠疫”的概念。他先后对2200具疫尸集中焚烧,隔绝传染源,这在秉承“死者为大,入土为安”观念的旧中国惊世骇俗。


伍氏口罩


为了减少呼吸感染的风险,他设计出一种“伍氏口罩”配发给当地的抗疫人员。同时,他率领区区3000人组成的抗疫团队,成功让整个东北封城,还规定与病人接触过的人都必须隔离观察。


就这样,在他们高效的行动下,仅仅一百多天,整个东北的鼠疫就被控制住了。


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靠科学手段,在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成功控制传染病的行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靠自己的力量,承担起一个国家的责任,扭转了一场险些波及全球的巨大灾难


图源:《超级大脑在想啥?漫画细菌、人类与历史》


20世纪20年代,美国一批研究人员在尝试攻克黄热病时以身犯险,与黄热病进行殊死搏斗。五年内,各实验室共发生32起感染,其中五起危及性命。


1975年7月1日,我国第一代血源性乙肝疫苗研制成功。为了疫苗早日应用于人体,陶其敏教授伸毅然出了自己的胳膊表示:“动手吧,拿我做试验!”


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84岁的钟南山院士、73岁的李兰娟院士双双“挂帅出征”抗疫一线,用两位老人的肩膀挑起了14亿人的信心。陈薇院士率领的团队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个新冠疫苗的人体试验,为全人类抗疫事业投进了一束曙光。


他们是瘟疫战争中永远的逆行者。


任何一次瘟疫的发生初期,若以职业区分,医护群体一定拥有最少数量的感染者,因为他们有着最先进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自救本领。


而任何一次瘟疫的暴发期,若以职业区分,医护群体一定拥有最多数量的感染者,因为有一团心火引领着他们,用最快的速度跑向最危险的地方,将更多人拖出瘟疫的泥沼。


他们会去往哪里?——


去到高山峭壁无人到过的罅隙里,

去到形状惨然,虱虫腐臭的旧街头,

去到随时可能被病菌感染的实验室里,

去到充斥着垂死病人痛苦呻吟的病房里,

去到千家万户无比沉重却满怀希冀目光中。


大医精诚,国士无双。



关键词3
政策:文明进程与全球格局



在人类历史上,瘟疫一次次带来了惨重的伤亡,另一方面,也促进城市不断整合升级,以应对未知的疫病危机。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在对抗霍乱的过程中,从疫情中诞生的公共卫生理念和由此引发的公共卫生运动,推动着欧洲乃至世界公共卫生现代化的步伐。


发源于恒河三角洲的霍乱7次在全球流行,夺走了数百万人的生命。1854年,霍乱在英国伦敦苏豪区暴发,短短几天内,数百人死于极度脱水,但却找不到疫情的真实源头。


为了便于进行记录与分析,医生约翰·斯诺将疫情最严重街区的居民死亡情况绘制在地图上。


图源网络:约翰·斯诺霍乱追踪地图


一个现象引起了他的注意:宽街(Broad Street)一幢房屋的死亡人数远高于其他,这幢房子紧挨着一个饮用水泵,这个水泵连接着有城市污水排入的河流。


根据这个现象,斯诺推断:霍乱的蔓延,根本不是空气的原因


政府随即关闭了这个取水点,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


这一发现,促使伦敦于1859年正式开展了下水道改造工程,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套现代城市下水道系统。斯诺的霍乱地图也被誉为“世界公共卫生的里程碑”。


图源:《超级大脑在想啥?漫画细菌、人类与历史》


1848年,英国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卫生法》,这部卫生法成了现代西方城市规划理论的起源和基础。该法案实施后,英国民众的死亡率大幅下降。此后一系列以预防传染病为初衷的举措,最终也成为人类社会建立公共卫生体制、开展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1894年,中国粤港地区暴发大鼠疫,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反应迅速,实施了相关的应对策略,海关也强化了对疫病的检疫,并在1899年制定了新的检疫章程。自此,上海检疫行政的定位从晚清官老爷们的“善举”,逐渐迈入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现代轨道。


2014年,西非暴发重大埃博拉疫情。同年9月,国际社会开始向西非提供援助。为了遏制疫情,世卫组织采取了严密的接触者追踪和严格隔离方式。正是在处理埃博拉疫情时,世界卫生组织渐渐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流程(实验室检测→动物实验→实地调研→野外考察)


而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国家遵循的就是这套流程。




这个世界最终还是会恢复正常状态,但前提是基于前面提到的在控制霍乱疫情时的三种不同手段:预防传播、有针对性的治疗,以及加强国际合作。

 

然而,从霍乱疫情的防治历史中不难发现,这三种不同防治手段只会不断加剧全球鸿沟,在保护较发达和富裕国家和地区的同时,欠发达和贫穷国家和地区却仍然处于病毒蔓延的水深火热之中。


——神译局《霍乱和新冠病毒:为什么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02
“我们与时间赛跑,最早向世界报告疫情”

新冠疫情之下,中国展现出应有的担当,中国疫苗、中国援助、中国智慧、中国经验全部为世界共享。


病毒是人类的共同敌人,抗疫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


面对这场全球性公共卫生危机,中国从一开始就积极倡导国际抗疫合作,同各国携手抗击疫情,以实际行动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对世界各国而言,如果想最终战胜疫情,加强全球合作是最佳出路。


而对每个人而言,提高认知格局,从更高的角度看待瘟疫与世界、与个人的关系,也将是提升全球凝聚力,共同抵御新冠病毒的最佳出路。


正如《超级大脑在想啥?漫画病菌、人类与历史》一书,书中讲述了9场颠覆世界的人类与病菌斗争史。你会发现,原来天花、流感、霍乱、梅毒、埃博拉等,曾深刻改变了人类的历史、政治、文艺和科技。许多影响至今依然与我们息息相关。


从这里,可以见证一场史无前例的人类历史大电影。


与瘟疫共生共存,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真实经历。回望历史,人类自始至终未被瘟疫战胜。而对未来而言,我们的今天也只是一段与瘟疫斗争的历史,既不特殊,也不会例外。


2021年,人类与瘟疫的持久战还在继续。当疫情反复逐渐消耗了你的耐心与信心,人类的力量也在壮大,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断刷新。


更重要的是:蓝色星球上的每一个人,都饱含着守望家园、为文明而战的巨大勇气。


《超级大脑在想啥?漫画病菌、人类与历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参考文献


[1]张文宏、陈磊(混子哥)《超级大脑在想啥?漫画病菌、人类与历史》

[2]陈睿昕 余艺:瘟疫(新冠病毒)是如何摧毁又重塑我们的城市?

[3]神译局:霍乱和新冠病毒:为什么我们不能重蹈覆辙?

[4]张盖伦:世界大瘟疫启示录——结核病,从未终结


制版编辑 | Morgan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