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夏天气温再创新高,长期热浪暴露加速衰老
图源:nature.com
叶晴朗 | 撰文
寂寞帅猫 | 编辑
2025年,我们再次迎来了“史上最热夏天”。 据中国天气网报道,今年6月至8月,我国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成为观测史上最热夏季[1]。在欧洲,连续不断的热浪已经导致数百人因高温死亡,加剧了野火灾害,供电系统也因空调使用激增而面临重压,导致德国、法国等国的电价飙升至正常水平的2-3倍[2]。 高温带来的危害不仅限于眼前的中暑和电力负荷。过往研究表明,热暴露会显著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在老年人、女性、热带地区及中低收入国家人群中风险更高[3]。今年2月,南加州大学的研究也发现,美国56岁以上人群的短期、中期和长期高温暴露均与生物学衰老加速显著相关[4]。 在此背景下,《自然-气候变化》的新研究揭示了热浪的另一隐形威胁——加速衰老。 今年8月,一份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上的研究揭示了高温的另一危害——长期暴露在热浪中将加速衰老进程,其作用程度与长期吸烟或饮酒相当[5]。 来自香港大学、广州医科大学等多所机构的研究团队,分析了24922名成年人在2008-2022年间的33701次观测数据,证实热浪对衰老进程的加速作用——受试者暴露的温度每升高1.3℃[6],生物年龄加速0.023-0.031年(约8.39-11.31天)。 在接受《自然》采访时,本研究的通讯作者、香港大学环境流行病学家郭萃认为,“这个数字可能看起来不大,但随着时间和人口累积,会产生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影响[7]。” 研究团队将2008-2022年间24922名年龄在25-80岁的参与者纳入分析,平均年龄46.3岁。样本中男性略多于女性。 整体来看,参与者受教育程度较高(约七成有大学及以上学历),生活方式普遍健康(如较少吸烟饮酒,运动和蔬果摄入较为规律)。样本中非体力劳动者比例高达96.9%,城市居民占86%。值得一提的是,空调在这些家庭中几乎已成为“标配”,平均每户拥有约 2.4 台。 为了衡量热浪影响,研究者利用 ERA5-land 土地再分析数据集的每日气温,建立了不同的热浪指标,包括累计暴露量(CumE)、持续时间、发生频率和强度,用来刻画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实际经历的高温暴露程度,并利用肝、肺、肾功能及血压和炎症等多项检查结果来计算参与者的生物学年龄。 研究结果发现,热浪中的累计暴露量与生物年龄加速呈正相关。在所有四种热浪定义下,累计暴露量的增加总体上会导致生物年龄加速0.023-0.031年(约8.39-11.31天)。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数值与研究中的其它内在风险因素——吸烟、饮酒、饮食、运动等因素的效应量基本相当。相较之下,热浪持续时间的影响最为稳定,对生物年龄加速的影响为0.022-0.027年(约8.03-9.855天)。此外,热浪频率的影响仅在一种定义中显著,热浪强度与生物年龄加速的关联则相对较弱。 与此同时,人群也展现出了热适应的特征。在2008-2022年间,热浪对衰老加速的影响逐渐减弱,年均下降约10%,这说明人群正在逐渐适应热浪带来的诸种影响。这可能与空调拥有量增加有关——同期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年均增加3.47台。也就是说,空调的普及在某种程度上“缓冲”了热浪对衰老的推动作用。 与既往研究结论一致的是,体力劳动者、空调普及率较低地区以及农村人口等脆弱群体更易受到热浪对衰老进程的影响,这说明了社会经济差异在衰老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在基于相对阈值、持续至少2天的热浪事件定义下,累计暴露量对体力劳动者的健康影响显著强于非体力劳动者,其对生物年龄加速的影响分别为0.09年(约32.85天)与0.03年(约10.95天)。在同一定义下,农村居民与空调拥有量较小地区的居民更易受到热浪累计暴露量的影响。 研究指出,即使人群的热适应能力有所提升,热浪导致的疾病负担仍然保持高位。在气候变化持续加剧、全球人口老龄化的背景下,这一问题尤其值得警惕。研究者们在文中表示,解析热浪与衰老的关联机制,将有助于阐述热浪对健康影响的潜在作用路径,并促进人口适应气候变化。 如上述结论所示,为应对高温热浪对公共卫生带来的威胁,需要重点加强对欠发达地区、弱势群体的资源投入,提高空调等制冷系统的普及率,降低极端高温天气对健康的负面影响。从更宏观的视角看,大规模排放的化石燃料企业也是热浪事件中的一环。 9月10日,一篇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180家碳巨头(主要化石燃料和水泥生产商)的排放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2000–2023年记录的213起热浪的发生概率。如果没有人为导致的全球变暖,这些热浪事件中约四分之一都“几乎不可能”发生。[8] 不过,空调等制冷降温手段也存在“碳排放悖论”。空调制造、使用和耗电过程本身会产生碳排放。由此看来,个人应对高温的对策无法脱离全球视角的复杂性,任何局部的防护行动都不可避免牵涉到更广泛的环境与社会影响。 “热浪不是一个影响个体的因素,而是一个全球性问题。”郭萃在接受《自然》采访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