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科:生物
-
丹尼索瓦人终于“有脸”了
中国哈尔滨的龙人属于丹尼索瓦人。这一结果,为丹尼索瓦人曾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的假说再添证据。更为重要的是,哈尔滨人的头骨化石,除了缺少下颌骨外其余部分保存完整,若结合已经在青藏高原地区和台湾澎湖地区发现的丹尼索瓦人的两块下颌骨化石,我们将第一次完整看到丹尼索瓦人的容貌。(相关阅读:约4万年前,丹人出没于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现身中国台湾澎湖)
1天前 -
一个“不受欢迎”的研究,是怎样发现了35亿年进化史中的生物钟密码?
晨曦中向日葵逐日绽放,暮色里招潮蟹候月出穴,子夜里萤火虫点星闪烁……这些生物活动的规律,正是体内精密的时间机制在调控,让生命节奏与昼夜更替、季节变化保持同步。
6天前 -
中国生物医学论文撤稿数15年增加超30倍,九成因学术不端
最近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Academic Ethic的研究显示,2009年至2023年的15年间,中国作者参与的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数量持续上升。到2023年,已接近2009年全年撤稿总数的32倍
6天前 -
青蒿素的国际首秀在哪?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多年来,中国为全球疟疾防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中国科学家发现了青蒿素,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衍生药物,广泛应用于全球疟疾防控。 那么,青蒿素在被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发现之后,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是在哪个场合呢?
2025/04/27 -
人类大脑是如何进化的?
生物学和医学作为研究生命现象和人类健康的学科,与其它学科一样,具有极强的逻辑和规律性,从孟德尔和摩尔根的基因遗传学定理到DNA的发现,一再地证明了这种科学属性。
2025/04/27 -
我们为何失去了三岁以前的记忆?
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在一岁左右,其海马体已经具备了对记忆快速编码的能力。这一结果不仅与在啮齿类动物身上的研究结果一致,还挑战了以往认知神经科学中“海马体未成熟导致记忆编码失败”的假说,表明记忆编码后的检索机制可能是造成婴儿遗忘症的主要原因,而并非无法形成记忆。
赛先生 · 2025/03/22 -
30年追踪调查显示:二三十岁加过的班,还能伤到50岁的你
没有多少人逃得了工作。而且,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数字技术越来越发达,朝九晚五的工作似乎也越来越稀有。像996一样长时间加班、像开网约车一样昼夜倒班、通过社交软件随时待命,以及像网络主播们一样半夜开工的人,越来越多。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