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创业的风口已经到来? | 鲁白对谈李剑威-深度-知识分子

科学家创业的风口已经到来? | 鲁白对谈李剑威

2016/11/04
导读
这个问题应该分两个层面看待:技术的主体、发展过程。

《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在活动现场与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对谈


撰文 | 吕浩然

责编 | 李晓明


  


11月3日,由36Kr主办,《知识分子》、《科学人》联合主办的“科学足够你玩”主题活动在北京后山艺术中心落下帷幕。《知识分子》主编、清华大学教授鲁白,真格基金合伙人李剑威,新晋雨果奖得主郝景芳等知名科学家、科幻作家和风险投资人聚到一起,跨界分享和交流他们在投资、创业、创新等方面的经验和看法。


在科技元素日益在经济生活中被看重的今天,中国是否迎来了“科学技术爆发的节点”?对此,鲁白表示,应该分两个层面看待这个问题,“首先,所谓的技术背后是人,主体是科学家,所以要看如今是不是到了一个科学家踊跃创业的阶段?另外从技术发展来说,有些行业的科学技术可能已经到了一个爆发点,而有些则正在酝酿过程当中,甚至还有一些还远未成熟,所以从总体上很难笼统地说中国是否到了一个技术的爆发点”。


具体到生物技术领域,鲁白指出,近几年不断发展的癌症免疫治疗、干细胞技术、基因编辑技术、表观遗传学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重视,无论是科学界还是投资界都非常关注,“也许在生物科技领域有相当一部分技术可能会在不远的将来有比较好的发展”。


但鲁白认为,好的科学家未必是成功的创业者。科学家创业须谨慎,不仅因为创业的失败率很高,而且需要组建懂得企业经营和市场拓展的团队,建立技术壁垒。


“中国的投资人也正在趋向专业化,很多投资人都会花时间和精力去跟一些大学教授交流和学习,去了解他所投资的领域,慢慢也变成这个领域的专家,这是中国科技投资的一个趋势,或者说良好现象”,鲁白补充道。


李剑威随后提到,当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会驱动市场的变革,这在美国是非常普遍的,比如思科、谷歌的创立都是在学术界取得一些成绩并将它产业化的,中国近几年也有很好的案例。


而对于“专业化”的问题,李剑威则表示,作为投资人,他每天都在研究很多项目,各个领域都有,“如果我不能够专注,或者有一定专业知识的话,可能连这个领域最基本的问题都搞不懂”。李剑威以生物医药为例说道,“我之前看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必须要有科学家做引导。针对专业领域深科技的投资,可能需要投资人的背景就是这个专业的,或者需要投资人不断学习。投资人早先的专业积累在最后做决策的时候起的作用还是很大的”。


在随后的论坛环节中,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何珂、创新工场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咏刚以及科幻作家陈楸帆以“后人工智能的拓扑颠覆”为议题,畅想了对未来的现实科技与科幻作品中的虚拟科技发展远景。


清华大学教授王向斌、芯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孙常库、华创资本熊伟铭以及2016雨果奖得主郝景芳女士则以量子加密为引,针对量子创业的话题展开了精彩讨论。


“后人工智能的拓扑颠覆”论坛,左起: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何珂、创新工场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长王咏刚以及科幻作家陈楸帆


“量子创业”论坛,左起:芯视界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孙常库、清华大学教授王向斌、华创资本熊伟铭、2016雨果奖得主郝景芳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