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已成基本国情,林毅夫剖析未来中国人口红利在哪?-深度-知识分子

“老龄化“已成基本国情,林毅夫剖析未来中国人口红利在哪?

2021/05/12
导读
本文整理自林毅夫最新力作《论中国经济》,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4月出版。
READING
导读


今天上午,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结果出炉,信息量非常大。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人口10年来保持低速增长态势,年平均增长率为0.53%。然而,我国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人口结构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0%。与10年前相比,60岁以上人口比例增加了5.44%,与此同时,劳动人口比例下降了6.79%。

面对未富先老、新人口现状,以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应当在哪些方面发力,如何继续后发优势,著名经济学家林毅夫给出了他的解答。(注:)。


image

图片

本文内容整理自其新书观点以及4月27日的演讲

人口老龄化是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有些人很悲观,认为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以后,经济增长率都非常低,所以中国经济未来也会下滑得很厉害。但林毅夫认为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类比国外。如下为他的主要观点:

01

人口老龄化加速,不应过度悲观

中国现在还是一个中等收入国家,人口老龄化在发达国家,其技术已经处于社会很前沿的位置,无新的前车之鉴,所以研发成功有新突破就比较难,成功几率也相对小,而咱们技术其实还相对没那么领先,有可参考可学习案例,后发优势比较突出。他们如果想有新的突破,是从无到有,所以难度其实是更大的,咱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今天,备受关注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正式公布。九大要点如下:

 

一、全国人口共141178万人,数据表明,我国人口10年来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态势。

 

二、男性人口为72334万人,占51.24%;女性人口为68844万人,占48.76%。

 

三、0—14岁人口为25338万人,占17.95%;15—59岁人口为89438万人,占63.35%;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四、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1836万人。

 

五、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90199万人,占63.89%;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50979万人,占36.11%。

 

六、东部地区人口占39.93%,中部地区占25.83%,西部地区占27.12%,东北地区占6.98%。

 

七、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

 

八、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62人,比2010年的3.10人减少0.48人。

 

九、汉族人口为128631万人,占91.11%;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547万人,占8.89%。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结果

中国现在还处于追赶阶段,我们即使人口不增长,也可以把人口从劳动力附加值比较低的产业配置到附加值比较高的产业,那还是有技术升级、产业升级的空间,经济增长速度就会加快。

image

最新一次全国人口普查,老龄人口(60岁以上)所占比例为18.7%
 
同时,我们的退休年龄在全世界可能算是最早的,男的60岁退休,女的55岁退休,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普遍在65岁以上。如果说因为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的供给少了,我们可以延缓退休年龄,增加劳动力供给

更重要的,劳动力对生产的贡献不仅是数量的贡献,还有质量的贡献。我们可以用提高教育来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当然,我不能说人口老龄化对我们没影响。
 
02

人口红利会永远存在
 
改革红利和人口红利已经没有了?这是学界和媒体上流行的说法,但我不同意这种说法。
 
我们现在在体制上、机制上还有不少问题要改,改好了以后,生产力会解放,效率会提高,然而新的问题又会出现,改了那些问题不就有新的改革红利了吗?

2016年的G20杭州峰会提出深化结构性改革议程,每个国家都要做结构性改革,中国要做结构性改革,美国、欧洲也要进行结构性改革。如果能改革,就能够释放生产力。发达国家也有不少结构性问题要改革,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可以改革的地方自然更多。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刚从计划经济转型,确实有很多扭曲,并不是每个领域都具备改革条件,如果全部都要改的话,就会像苏联和东欧一样,经济就要崩溃。在那种状况之下,要看哪些新东西改了以后,会释放我们的生产力,会稳定我们的经济,会促进我们的增长,所以,我国采取了渐进式改革。
 
现有的问题改了,一定还会有新的问题出现。所以,改革的机会、改革的红利永远都在。只要我们不骄傲自满,有决心和勇气,随着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去发现新问题、面对新问题,不断地深化改革,改革红利就会永远存在。
 
我不同意人口红利消失的说法。这种说法认为,我国过去发展这么快,是因为有人口红利,其理由有二:一是把劳动力从生产力水平低的农村转移到生产力水平高的城市制造业;二是原来的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
 
但我觉得这只说到中国经济增长快的一些次要原因,印度和非洲的农村人口比中国多,年轻人口的比重也比中国高,照上述理论,印度和非洲应该比中国发展快,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
 
首先,我认为人口红利理论的重点在于,把劳动力从低生产力水平的行业转移到高生产力水平的行业,比如把农村劳动力人口转移到城市制造业,这种红利不仅在农村劳动力变为城市制造业劳动力的过程中会产生,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的制造业产业转移到附加值更高的产业过程中也同样会有。制造业里有很多阶梯,只要不断地进行产业升级,把在低附加值就业的劳动力重新配置到劳动生产力水平高的制造行业,这方面的人口红利就会一直存在。
 
其次,因为计划生育导致人口老龄化,劳动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减少,这是事实。但是劳动力对生产的贡献,一方面是数量,一方面是质量。如果纯粹从数量来讲,我们可以把退休年龄往后延一点。国内一般男性 60 岁退休,女性 55 岁退休,而外国普遍情况是 65 岁才退休。退休年龄往后延一些,劳动力不就增加了吗?

更重要的是劳动力的质量,劳动力质量的提升可以靠教育的改善,我国的教育这些年提高很多。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补偿劳动力数量的下滑。
 
国外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一般是发达国家,其特点是收入水平高、技术创新速度慢、新增劳动人口很少。但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技术创新有两种来源:一种是自己发明,一种是从发达国家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后者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如果我们把技术水平较低的产业升级成技术水平较高的,或者把附加值较低的产业转化为附加值较高的,即使人口不增加,每个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东西也会更多、更好,价值更高,经济就能增长。这是发达国家没有的优势。
 
此外,适当延迟退休年龄、提高劳动者教育水平和技能,实质上都是在增加劳动者数量。这些都是有利的条件,只要用好了,我相信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并不会因为人口老龄化而改变。
 
03

中国仍有产业优势

过去这20多年,我们能够实现每年9.2%的增长有很多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决定因素是我们在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充分利用了跟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差距所给予的后来者优势。
 
对中国来讲,有些产业已经在世界最前沿,像家电产业、5G通信,如果要继续发展,就必须自己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引领世界市场,这是一部分机会。另外一部分新的机会,是新的产业革命带来的新机遇。
 
而且我们有很大的国内市场,开发出一个新的软件或新的平台,在中国很快就铺开了,在全世界都具有竞争力,比如淘宝、微信、抖音的发展就是这个道理。
 
在硬件上,中国有全世界唯一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全世界最好的各种部件的供应,所以这种硬件从想法到产品,可能几天就能成形。在新产业革命方面,我们也有弯道超车的优势。
 
根据新结构经济学,各个地方的产业可以分成五种不同类型:追赶型、领先型、转进型、弯道超车型、国防安全和战略型。
 
对于这五类产业,新结构经济学提出了两种不同的方法:一是“因势利导”,二是“反弹琵琶”。
 
04

老龄化下的增长优势

可能有人会说人口老龄化的国家经济增长速度都慢。但别忘了,发生人口老龄化的国家多数发达国家,都是技术已经到世界最前沿的发达国家。在这种状况下如果出现人口老龄化代表什么?劳动力供给的速度下降,甚至不再不增长,那么再加上他技术在全世界是最前沿,当然增长就非常慢了。
 
但是,我们现在就发生人口老龄化了,我们的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2.6%,我们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利用后来者优势,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往高附加值产业配置的空间非常大。所以在这种状况下,即使人口不增长,如果我们能用后来者优势,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的产业往高附加值的产业去配置,那么即使人口不增长,我们也可以比发达国家增长的快。再加上我们也可以适当延长退休年龄,增长劳动力供给。
 
我们知道,劳动力重要的不是数量而已,也很需要质量。我们可以增高效率水平。

即使人口老龄化跟过去比可能会对我们的增长有影响,同样德国、日本、韩国,如果在1946年-1962年,那16年间德国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长是0.2%,日本在1956年-1972年平均每年的人口增长是1个百分点,韩国从1985年-2001年平均每年人口增长是0.9%,那我们2019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0.3%,将来也许会降到零增长。

我们即使不考虑把劳动力从低附加值产业配置到高附加值的产业的可能,延长退休的可能,以及提高教育质量的可能,那我们跟日本、德国、韩国顶多也就是一个1个百分点的差距。所以我觉得中国到2035年之前,从增长潜力来看,我国应该还有每年8%增速的空间。


image

注:本文整理自林毅夫最新力作《论中国经济》,中信出版集团2021年4月出版,版权归作者及本书所有。

制版编辑 | 常春藤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知识分子是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的移动新媒体平台,致力于关注科学、人文、思想。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