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社会距离能阻止新冠病毒吗?复旦学者的最新论文有结论了 -资讯-知识分子

增加社会距离能阻止新冠病毒吗?复旦学者的最新论文有结论了

2020/05/08
导读
该研究旨在阐述增加社会距离对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影响。

COVIDweb_avoidCloseContact_masks_rect-01

保持社交距离,对控制疫情很重要,图片来自美国CDC


  


在湖北省武汉市发现、确认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引起全球大流行。国内采取的迅速隔离病例、追踪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严格限制人群流动和接触、提高人群对疾病和预防的认知等防控措施,有效地切断了病毒在社区水平的传播,为阻断湖北省外的本地传播和扩散蔓延做出了重要贡献(Zhang J et al,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然而,年龄、接触模式、增加社会距离、人群易感性和疾病传播动态之间的相互作用尚不清楚。为此,复旦大学余宏杰课题组开展了一项流行病学模型研究,旨在阐述增加社会距离对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传播的影响。

 

2020年2月1日-10日,研究者在武汉和上海分别开展了人群社会接触的电话调查,随机抽取了1,193个样本,定量测量了疫情暴发期间两地全年龄组人群的社会接触模式的变化。相关研究结果以“Changes in contact patterns shape the dynamics of the COVID-19 outbreak in China”为题,于4月29日在线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

 

Jietu20200508-100803

基于年龄的接触矩阵,A:武汉新冠肺炎暴发前的接触矩阵;B:疫情暴发期间的接触矩阵;C:A与B的差值;D-F:上海的接触矩阵


结果表明,疫情暴发期间,武汉和上海的平均每人每日接触人数减少了约80%。疫情前的社会接触模式呈现典型的同龄人接触和两代人接触的特征,学生间的接触人数最多,上班族次之。相比之下,暴发期间实施了严格的停工停学等措施,学生之间以及工作相关的接触几乎都消失了,大部分接触仅发生在家庭内部(上图)

 

为阐明增加社会距离、改变人群社会接触模式和疾病流行之间的相互作用,还需明确不同年龄段人群疾病易感性的差异。本研究进一步分析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的追踪数据,利用广义混合效应模型估计了各年龄段的相对易感性。研究发现,SARS-CoV-2易感性存在年龄差异。相对于15-64岁人群,0-14岁人群易感性更低(OR=0.34, 95%CI 0.24-0.49),65岁及以上人群易感性更高(OR=1.47, 95%CI: 1.12-1.92)。

 

基本再生数R0是传染病传播模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R0表示在完全易感的人群中,一个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数。基于以上社会接触矩阵以及人群易感性等参数,研究者采用下一代矩阵方法(next generation matrix approach)估计了干预措施采取前后对R0的改变。为阐明接触矩阵的变化以及人群易感性对疾病传播动态的影响,构建了SIR(易感者、感染者和移除者)模型。

 

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社会距离期间,接触模式的改变引起了R0的大幅降低,武汉和上海均可下降至流行阈值1以下。若假设人群易感性在各年龄段没有差异,结论依然如此。假设无干预措施下,SARS-CoV-2经过一年的传播,人群感染的罹患率平均为53%-92%,武汉和上海的差异较小。


最后,研究者用相同的模型评价了上海市学校关闭对新冠肺炎流行的影响。基于课题组2017-2018年收集的上海市社会接触数据,估计了两种简化的学校关闭情形:1)学校完全放假时的接触模式,由节假日以及周末的接触数据估计而得;2)正常工作日(周一到周五)学校放假的接触模式,由正常工作日但将学校接触数据移除估计而得。


Jietu20200508-100716

学校关闭对疾病传播的影响,A:增加社会距离以及学校关闭期间的R0;B:流行曲线和人群感染的罹患率;C-D:假设人群易感性相同时学校关闭对疾病传播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学校完全放假模式仅可以阻断R0在1.5以内的传播,正常工作日学校放假的模式仅可以阻断R0在1.2以内的传播。对于新冠肺炎,假设R0为2-3.5,学校关闭可以降低全人群感染的罹患率以及日发病率的峰值,延缓疫情进展,但不会阻断其传播。R0为2.5时,学校完全放假可将日发病率的峰值减少64%,正常工作日学校放假可将日发病率峰值减少42%。总之,仅采取学校关闭无法完全阻断新冠肺炎的传播,但可影响其传播动态,缓解医院的负荷(上图)


本研究对武汉和上海采取的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增加社会距离引起了人群行为的改变,可大幅降低人均每日接触人数,将主要接触控制在家庭内部,从而有效减少了新冠病毒的传播。在采取类似干预措施的其他地区,可采用家庭内部的接触网络进行模型研究。目前尤为重要的是提出可行的长期干预措施,需综合考虑学校和工作场所关闭,以及大规模检测、密切接触者追踪等。未来还需要更加深入地定量研究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不同年龄人群的易感性、出现显性和隐性感染的相对风险、传染性等。

 

论文链接


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gi/doi/10.1126/science.abb8001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