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知识分子
  • 美国近两千名院士联名发声

    当地时间 3 月 31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近2000名成员联名签署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打击科学界。此信既是美国科研共同体的警告,也是对全球学术界的提醒。全球范围内,科学研究的独立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力量挑战。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研自由和学术自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在一个政治日益介入科学的时代,科学共同体应该如何自处?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09
  • 饶毅:做和平发展的使者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8月8日,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全球瞩目。此前一个月余五天的7月3日,饶毅教授作为教师代表给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典礼致辞“做和平的使者”。近年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各种针对性的遏制,“脱钩断链”频出,地缘政治愈加紧张,种种举措与和平发展的理念背道而驰。此时此刻,《知识分子》特刊登17年前那篇致辞的中英文版见下,因为我们坚信:只有坚持和平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姿态,与世界各国携手前行,才能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2025/04/06
  • AI江湖:神经网络兴衰史

    正如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领导者奥本海默所说:“我们不仅是科学家,我们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科学界也难免。人们经常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即使不谈这些政治纠葛,科学家中还是有不同学术圈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学术观点和主张,学术争论无时不在。一般来说,自由争论有利于学术进步,但争论也可能造成误会产生偏见,从而让某些科学家受害并影响科学的正常发展。今天将讲述的,是AI历史中的一段江湖故事……

    2025/02/27
  • 方在庆谈电影《奥本海默》:历史要比电影复杂得多

    “奥本海默事件表明,科学、科学家跟政治关系非常复杂,实际上科学家在这个过程当中处于一种两难境地。” 最近,电影《奥本海默》在国内上映,《赛先生》和科学史研究者、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方在庆聊了聊。

    陈晓雪 · 2023/09/01
  • 胡先骕的最后二十年

    “科学是科学,政治政治

    2022/07/16
  • 安倍晋三遇害背后:政要遭刺杀有迹可循吗?

    在世界范围内政治两极化和政治暴力越来越剧烈的今天,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意外

    2022/07/11
  • 追忆新井先生

    日本化学家新井贤一生前致力于推动在亚太地区建立开放的科研交流平台,希望各国抛开政治、宗教、种族的分歧,共同促进科学进步。新井先生已于2018年仙逝,冷泉港亚洲创始人、CEO季茂业撰文回顾了新井先生赴美求学、工作,又回日效力的一生,和他致力推动建设的亚洲分子生物学组织(AMBO)的历史发展。

  • 拿了诺奖后,他为何做“间谍”?

    除了科研,圣捷尔吉的一生都与政治紧密相关

  • 杨振宁中国情怀的代价

    杨振宁个人的离开父亲和政治上的离开中国,是同一悲剧的两个部分。

    赛先生 · 2021/08/29 杨振宁
  • 最新调查:新冠疫情如何影响美国民众对中国态度?

    现在,是需要对美国社会政治深入了解和分析的时候了

历史搜索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