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知识分子
  • 丹尼索瓦人终于“有脸”了

    中国哈尔滨的龙人属于丹尼索瓦人。这一结果,为丹尼索瓦人曾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的假说再添证据。更为重要的是,哈尔滨人的头骨化石,除了缺少下颌骨外其余部分保存完整,若结合已经在青藏高原地区和台湾澎湖地区发现的丹尼索瓦人的两块下颌骨化石,我们将第一次完整看到丹尼索瓦人的容貌。(相关阅读:约4万年前,丹人出没于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现身中国台湾澎湖)

    2025/06/22
  • 中国生物医学论文撤稿数15年增加超30倍,九成因学术不端

    最近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Academic Ethic的研究显示,2009年至2023年的15年间,中国作者参与的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数量持续上升。到2023年,已接近2009年全年撤稿总数的32倍

    2025/06/18
  • AI怎样模仿人类大脑的注意力机制?

    最近,人们对AI谈得最多的是deepseek(简称DS)。这匹来自中国本土的黑马,闯入全球视野,一度扰乱美国股市,在 AI 领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025/05/19
  • 专访eLife主编:失去影响因子,中国来稿减少了80%

    2024年11月,科睿唯安宣布,eLife期刊不再被赋予SCI影响因子。此前,这本跨学科的生物学杂志IF是6.4。进入2025年,这本先锋开放获取期刊开始感受到了失去影响因子的余波,而这其中,“最大的,也是主要的变化都来自中国”。

    2025/05/19
  • 减排新战场:清华团队揭示“地下迷宫”潜力

    2025年4月起,生态环境部要求新建煤矿在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8%时必须进行甲烷捕集[1],这一门槛之前是30%,并要求所有矿井在2027年4月前达标,相当于在煤矿通风系统中捕捉更稀薄的气体,显示出中国在煤炭行业甲烷排放方面加快了行动。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29
  • 谁把生物学家尼达姆,变成深爱中国的史学家李约瑟?

     今年是英国生物学家、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 年 12 月 9 日 - 1995 年 3 月 24 日)去世30周年,许多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对于系统性地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巨大贡献。但是,一个英国人是如何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产生兴趣的呢?   

    2025/04/27
  • 青蒿素的国际首秀在哪?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多年来,中国为全球疟疾防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中国科学家发现了青蒿素,并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系列衍生药物,广泛应用于全球疟疾防控。      那么,青蒿素在被屠呦呦等中国科学家发现之后,首次在国际舞台上亮相,是在哪个场合呢?

    2025/04/27
  • 今年的工程院院士增选,给民营企业留了8个名额

    2025年4月25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分别发布2025年院士增选指南,正式启动新一轮院士增选工作。两院此次增选名额各增至最多100名,中国工程院更首次为民营企业科技人才新增专项名额[1][2]。

    2025/04/27
  • 专访丘成桐:中国本土的菲尔兹奖将在10年后出现

    著名数学家、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宣布,中国将申请在2030年举办国际数学家大会,为此他给中国数学界量身定制了一份蓝图: 2030年中国本土将培养出一批能够引领世界数学发展的数学家,2034年至少一人能够获得菲尔兹奖,实现中国数学的崛起。

    2025/04/27
  • 专访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临床研究应该由医生PI主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临床研究拖后腿”是困扰中国药物研发的重要问题。 这个短板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患者数量面前显得颇为遗憾,如何让海量临床资源不再沉睡在病例库,而是转化为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循证证据链?怎样把临床问题变成研究问题,再变为研究假说、研究设计、标准操作程序?这对我国临床医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2025/04/27

历史搜索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