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年后,数学家终于推导出了它的公式
在自然界中,湍流是一种格外常见的现象,它却让许多研究人员头疼不已。一个多世纪以来,数学家们一直在试图理解流体与边界相互作用时产生的湍流。现在,一组国际数学家团队发表了对边界层湍流的完整描述。这项研究综合了这一领域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将经验观测与描述了流体动力学数学基础的纳维尔-斯托克斯方程整合进一个数学公式中。论文已于2021年10月21日发表在《物理评论研究》上。
-
限制人员流动对中国深圳COVID-19传播的影响
《柳叶刀-数字医疗》近期发表深圳大学周颖与夏吉喆课题组的传播动力学建模研究成果。文章基于手机大数据与流行病传播动力学模型的结合,量化分析人群流动管控对COVID-19传播的影响。
-
看不见的小颗粒为何与大气能见度有关?丨大气悟理
PM2.5指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等效直径小于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细颗粒物,肉眼不可见。人们现在经常提到的“雾霾”天准确来说应该是细颗粒物污染天(详见:what?都无法呼吸了,竟然不是雾霾天!)。细颗粒物污染有两个影响:危害人体健康和降低大气能见度。也许你会有疑问,细颗粒物不是肉眼不可见吗?那它是怎么影响到能见度的呢?
-
青光眼致病机理——筛板的跨尺度生物力学研究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宋凡研究员等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发表Perspective文章,针对青光眼原发部位——筛板,分析了筛板生物力学研究中的科学问题、研究现状和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