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丹尼索瓦人终于“有脸”了
中国哈尔滨的龙人属于丹尼索瓦人。这一结果,为丹尼索瓦人曾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的假说再添证据。更为重要的是,哈尔滨人的头骨化石,除了缺少下颌骨外其余部分保存完整,若结合已经在青藏高原地区和台湾澎湖地区发现的丹尼索瓦人的两块下颌骨化石,我们将第一次完整看到丹尼索瓦人的容貌。(相关阅读:约4万年前,丹人出没于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现身中国台湾澎湖)
2025/06/22 -
何不食肉糜?——北京猿人食性探微
猿人洞遗址内的沉积物厚达40多米,保留着几十万年前的人类生存图景。在猿人时期,哪些肉类能够为古人类提供营养?考古学家一边对猿人遗址展开发掘工作,一边对这个问题进行思索。
-
奇蹄类前臼齿臼齿化和“乌兰戈楚衰退”
近日,中科院古脊椎所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合作,通过对亚洲新生代奇蹄类化石属一级的统计和臼齿化程度的研究,认为奇蹄类具有高臼齿化程度,且臼齿化通过次尖产生的类群更容易延续到新近纪。
-
化石足迹揭示古人类劳动分工 |《科学报告》论文
美国查塔姆大学的Kevin Hatala和同事在坦桑尼亚的Engare Sero发现了408个人类足迹,这个遗址之前是由附近马赛部落的成员发现的。研究结果或表明古代人类社会存在基于性别的劳动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