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两封信三座桥,和绝望疾病赛跑的神经科学家
梅林半生致力于从分子层面研究神经系统,包括与神经相关的疾病,比如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 , MG)、癫痫、精神分裂,其中一项重要的成就是揭示了神经肌肉接头的发育机制。神经肌肉接头主要将运动神经元的兴奋传递给骨骼肌细胞,一旦其传导功能受损,会引发多种疾病,其中就包括重症肌无力和先天性肌无力。十年前,梅林发现了一个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形成和维持的重要分子——LRP4,它的抗体当前已被应用于重症肌无力诊断,而LRP4和其他影响神经肌肉接头发育的分子突变会导致CMS。
5天前 -
小型兽脚类恐龙飞行潜力研究表明扑翼飞行可能存在多次独立起源
近日,《当代生物学》杂志在线发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徐星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该成果使用暗示权重方法进行系统分析更新了虚骨龙类的系统发育树,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手段分析显示扑翼飞行在近鸟类恐龙中可能有三次或以上的独立起源。
-
研究发现修复基因印记异常大幅提高动物克隆效率
体细胞核移植(SCNT)是指通过显微操作,将单个体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细胞中的技术过程。卵母细胞的细胞质能将体细胞核转变为“全能状态”,并发育成为完整的动物。希腊文“Klone”指的是通过扦插枝条来对植物无性繁殖的方法。由于与扦插繁殖有类似性,体细胞核移植也被称为动物克隆(Cloning)。
-
广州生物院在动物模型上实现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CAR-T细胞抗肿瘤
基于课题组前期开发的“体外获得T细胞种子,体内发育成熟”两步法再生T细胞技术,该研究进一步结合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CAR-T)抗肿瘤原理,通过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得抗肿瘤特异性的CAR-T细胞,在动物模型上成功实现体内清除肿瘤。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完成首个植物图形结构基因组,助力大豆“绿色革命”
2020年6月17日,国际权威学术期刊 Cell 发表了题为Pan-Genome of Wild and Cultivated Soybeans的论文,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志喜研究员领衔的科研团队关于大豆泛基因组的最新研究进展。
-
人体胰腺类器官:进一步了解胰腺生物学和疾病治
最近发表在BMC Developmental Biology 上的一篇文章报告了一种新建立的“人体胰腺类器官”,为研究胰腺提供了新的方法。作者用取自人体胰腺的细胞创建了自组装的组织状结构,该结构以更简单的方式模拟了人体胰腺,从而帮助我们了解这个器官的发育、构成和功能。
-
浙大学者课题组解读:单细胞测序成功绘制人胸腺发育细胞图谱
该研究利用了scRNA-seq的技术,成功绘制了人胸腺细胞发育的单细胞图谱,并重建T细胞分化轨迹和T细胞受体(TCR)重组动态途径。使我们对于人T细胞的发育过程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