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知识分子
  • 破译"隐形塑料入侵术",你的菜叶正在偷渡微塑料

    4月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磊教授课题组、孙红文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邢宝山教授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东北大学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联合研究进展。

    4天前
  • 美国近两千名院士联名发声

    当地时间 3 月 31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近2000名成员联名签署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打击科学界。此信既是美国科研共同体的警告,也是对全球学术界的提醒。全球范围内,科学研究的独立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力量挑战。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研自由和学术自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在一个政治日益介入科学的时代,科学共同体应该如何自处?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09
  • 中国已成博士后第二大国,他们却说自己是学术临时工?

    根据人社部发布的消息,截止2023年,中国累计招收博士后34万人,成为了世界博士后规模的第二大国。《科学》杂志曾有过统计,在其发表论文的第一作者中,博士后占比高达 43%;而美国大学协会1998年的一份报告就指出,作为一支科研的主力军,博士后队伍的壮大是一种必须,这也许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然而,短期内博士后数目的激增却不禁让人有点担忧。诚如一位研究者所言:如果按照中国博士生数量的增加和对科技产出的需求来看,博士后数量是需要大幅增长的,“但这几年,增长有点儿太快了”。

    2025/02/27
  • 我们的二类疫苗为什么“贵”?

    本文尝试以通俗的方式,尽可能还原复杂的疫苗价格的形成机制。在实际情形下,疫苗价格来自过往多年“约定俗成”的操作带来的路径依赖,来自新技术的迭代与市场上各方的博弈。任何改变都不是一蹴而就,每一个改变都牵一发而动全身。让疫苗更平价不是一个仅停留在会议室里讨论的学术问题,每一个延迟和犹豫,可能都意味着数千万孩子在某个最合适的时机,错过能够挽救生命的疫苗的接种。

    2025/02/27
  • AI江湖:神经网络兴衰史

    正如物理学家、曼哈顿计划领导者奥本海默所说:“我们不仅是科学家,我们也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科学界也难免。人们经常说“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即使不谈这些政治纠葛,科学家中还是有不同学术圈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坚持的学术观点和主张,学术争论无时不在。一般来说,自由争论有利于学术进步,但争论也可能造成误会产生偏见,从而让某些科学家受害并影响科学的正常发展。今天将讲述的,是AI历史中的一段江湖故事……

    2025/02/27
  • 饶毅:我的母校怎么从平庸的医学院变成全球顶尖?

    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学术机构要进步就要改革。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4
  • 离开学术界,他没有后悔,还写了本书教人如何体面离开。

    体面地“离开”,而非狼狈地“逃离”学术界,这种离开是一种对自己的能力和期许有了更客观的认知之后做出的理性选择。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4
  • 让计算模拟占据化学的一席之地,这位诺奖得主如何保持创造力?

    卡普拉斯在其职业生涯的初期和中期,几乎每隔五年就跳槽一次,或学术休假去其他机构。这种规律性的研究环境和合作伙伴的变化,可能是他保持创造力的独特来源。

    赛先生 · 2025/02/23
  • 这些中国科学家,决定开个不一样的会

    一个好的学术会议应该是什么样的?

    2025/02/23

历史搜索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