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华大学颉伟组和朱冰组在《自然-遗传》发表DNA甲基化稳定且可塑性遗传的机制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颉伟研究组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朱冰研究组通过紧密合作,在《自然-遗传》期刊以长文形式发表了题为《不精确DNMT1与“临近区域依赖修正机制”促进稳定且可塑表观遗传》的研究论文,阐明表观遗传修饰在并不精确的维持机制作用下如何维持稳定遗传的基本机理。
-
清华药学院鲁白和郭炜团队在神经疾病原创抗体药领域取得进展
清华大学药学院的鲁白教授和郭炜博士团队成员发表论文,报道了一种针对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新策略,并基于该策略研发了一款原创抗体药,尝试治疗最具挑战的人类疾病:阿尔茨海默病。
-
新型光衍生质谱分析实现脂质深度结构解析
为了利用单一方法实现脂质的近全结构解析,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质谱研究团队于近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题为“Large-scale lipid analysis with C=C location and sn-position isomer resolving power”的论文。
-
中国科大等发表量子保密通信综述论文
5月2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及其同事徐飞虎、张强,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多伦多大学Hoi-Kwong Lo等,应邀在囯际物理学综述期刊、美国物理学会的《现代物理评论》(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上发表题为《基于现实器件的安全量子密钥分发》(Secure 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with realistic devices)的长篇综述论文。
-
清华大学研究团队研发核酸检测卡盒,可30分钟内出结果
清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刘鹏与药学院白净卫、李寅青课题组在北京市科委和清华自主研发计划支持下联合研发的一体化自助式SARS-CoV-2核酸检测卡盒(BINAS),在解决以上问题上取得重大突破。
-
中国科大等在高储能电介质电容器研究中取得进展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晓光团队联合清华大学教授沈洋课题组在高储能密度柔性电容器领域取得新进展。研究者成功找到了一种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击穿电场强度和介电储能密度的方法,该方法可推广至不同的柔性聚合物电介质材料,为今后高储能电容器的设计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