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减排新战场:清华团队揭示“地下迷宫”潜力
2025年4月起,生态环境部要求新建煤矿在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8%时必须进行甲烷捕集[1],这一门槛之前是30%,并要求所有矿井在2027年4月前达标,相当于在煤矿通风系统中捕捉更稀薄的气体,显示出中国在煤炭行业甲烷排放方面加快了行动。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天前 -
破译"隐形塑料入侵术",你的菜叶正在偷渡微塑料
4月9日,国际顶尖学术期刊《自然》(Nature)在线发表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汪磊教授课题组、孙红文教授课题组与美国麻省大学阿默斯特分校邢宝山教授课题组,以及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东北大学和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的联合研究进展。
4天前 -
“巨镜”梦想:4所顶尖大学的科学家各自筹款,20多亿能赌怎样的未来
这是中国天文学一百年来的重要时刻,四所顶尖高校和研究机构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地基光学望远镜计划。他们的野心是对宇宙更早期的天区进行更大尺度的观测,探索太阳系之外的宜居世界,星系成长的驱动之源,宇宙生态系统的新物理。
2025/02/28 -
部分城市PM2.5反弹,意味着什么?
2024年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的细颗粒物(PM2.5)浓度上升了7%,全国范围内则上升了3%。这一逆转似乎也印证了公众近期的感受——雾霾,好像在疫情后卷土重来了。
2025/02/27 -
首位访问新中国的美国科学家
科学研究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毁灭人类。亚瑟∙盖尔斯敦是第一位访问新中国的科学家,他一生都在为呼吁禁止使用生化武器而奔波。受“Genocide(种族灭绝)”一词的启发,他创造了“Ecocide(生态灭绝)”一词。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意识到了“生态灭绝”的严重后果,纷纷采取行动,制定政策和措施来保护濒危物种和维护生态平衡。
赛先生 · 2023/11/30 -
探访智源创新生态:不焦虑、不内卷能拿图灵奖吗?
如果不 “唯论文”,我们该如何评价并激励人才?如果跳出院系、方向的 “盒子”,什么样的机制能够让互不了解的研究者们擦出火花并长期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