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多少步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的风险?-资讯-知识分子

每天走多少步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的风险?

9小时前
导读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撰文 | 姚湧  小学森  庐州月

责编 | 既来知


●                   ●                   

1

每天走多少步可以降低阿尔茨海默病风险?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缺乏运动是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危险因素,但其与AD病理进展的关系尚不清楚。近日,哈佛医学院Jasmeer P. Chhatwal团队通过用计步器测量认知功能未受损的老年人的步数证明,在淀粉样蛋白基线水平已经升高的个体中,较多的体育活动与较慢的认知和功能下降之间存在关联。有趣的是,这种关联在淀粉样蛋白基线或持续水平较低的个体中并不存在。并且,较高的体育活动与淀粉样蛋白相关的下颞区tau积聚较慢有关,这又显著介导了认知能力下降较慢的关联。从运动强度角度分析,上述关联在中等水平的体育活动(每天5001-7500步时即达到平稳状态,这可能为习惯久坐的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更为接近的运动目标。相关论文于11月3日发表在《自然·医学》(Nature Medicin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1-025-03955-6

2

长期食用烤花生可改善老年人的脑血管健康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饮食干预是改善老年人健康最便捷可行的途径。近日,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营养与运动科学系Peter J. Joris团队完成了一项31名健康志愿者参与的临床试验,其中饮食干预组成员每天摄入60克无盐烤花生,持续16周。随后,研究人员对参与者的脑血流量和认知表现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食用烤花生的志愿者的大脑血流量整体提高了约3.6%,灰质部位血流量提高了约4.5%,言语记忆表现提高了约5.8%。此外,在临床试验期间,烤花生摄入组志愿者的收缩压(高压)和脉压(高压与低压的差)均比对照组偏低。该研究提示,长期适量食用无盐烤制的花生可能会对老年人健康的维持起到促进作用。相关论文于11月1日发表在《临床营养学》(Clinical Nutrition)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clnu.2025.10.020

3

暴力攻击或自残行为的神经机制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孩童时期所经历的身心创伤常会引发个体的暴力攻击或自残行为。近日,弗吉尼亚理工学院和州立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Sora Shin团队通过小鼠实验解析了其中的神经机制。该团队确定,表达L型钙通道(L-type calcium channel,LTCC)的丘脑连接核(thalamic nucleus reuniens,RE)是调节上述两种行为的关键节点。早期生活创伤使得囊泡谷氨酸转运体2(vGlut2)RE神经元中的LTCC活性过高,神经元持续激活,进而导致动物攻击性和自残易感性增加。激活投射到腹侧海马体(vCA1),而非内侧前额叶皮层的vGlut2-RE神经元会提升正常小鼠的攻击和自残倾向。此外,研究人员还鉴定出RE神经元调节vCA1神经元的两个不同亚群,一个投射到下丘脑以驱动攻击性,另一个投射到基底杏仁核以介导自残。该研究为缓解早期逆境造成的破坏性行为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相关论文于11月5日发表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science.org/doi/10.1126/sciadv.ady5540

4

能磁性移除肾结石的水凝胶医疗设备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输尿管镜激光碎石术是治疗肾结石最为常见的手术。遗憾的是,碎石术后结石碎片的清除效率低下,往往导致清除不完全,引发肾梗阻、感染、大个儿结石再次形成以及重复手术。近日,斯坦福大学泌尿外科Joseph C. Liao团队将磁性移除的概念转化为一种医疗设备。该设备能够在输尿管镜提供的图像引导下进行原位磁性水凝胶输送、肾结石磁化和特制的磁性线捕获。通过实验猪模型,Joseph C. Liao团队证明了该装置在结石移除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排石用的磁性水凝胶可被完全去除,没有毒副作用,装置也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在1周生存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故意留在猪肾中的水凝胶可以通过生理排尿清除,且无不良影响。相关论文于10月29日发表在《装置》(Devic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device/fulltext/S2666-9986(25)00284-4

5

田间风速下降提高了我国玉米产量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平芜一望春将老,细雨和风麦秀花。风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气象因素,对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近日,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Jialu Xu团队通过1980-2017年天气和作物数据的统计建模,评估了风对我国玉米生产的影响。该分析在不同地区和种植规模上得到了一致的结果,即在控制温度和降水等其他变量后,玉米在生长期所受风力每降低1米/秒,其产量会增加9.4%左右。概括来讲,1980年至2010年的三十年风速下降使我国的玉米产量增加了1.012亿吨,完全挽回了因气温变暖造成的生产损失。然而,近十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地区所受风速出现了提升的迹象,加之气候变暖,风给农作物带来的增产效应迅速减弱。相关论文于11月4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5-64725-z

6

全球气候变暖使土壤微生物丰度降低
图片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健康的土壤对粮食生产和气候稳定至关重要,土壤微生物驱动着保证土壤健康的关键过程,如养分循环和碳储存。然而,由于现有研究持续时间短、地理范围有限,预测土壤对全球变暖的长期反应仍具挑战。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Xiaoliang Qin团队对2786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全球荟萃分析,以评估气候变暖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的影响。总体而言,土壤微生物的多样性和丰度随着变暖幅度和年平均气温的增加而持续下降。在《巴黎协定》SSP1-2.6情景下,气候长期变暖(≥5年)预计将使全球土壤微生物的丰富度降低7%-9%。该研究揭示了全球变暖下微生物多样性和丰度损失的模式,提高了我们评估气候变化所产生的长期风险的能力,并强调迫切需要采取缓解策略来保护土壤微生物群。详细数据于10月30日发表在One Earth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oneear.2025.101511


参与讨论
0 条评论
评论
暂无评论内容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