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IT所长涉嫌图片操纵,《自然》发布关注声明
9月10日,因存在明显的图像处理痕迹,《自然》对麻省理工学院(MIT)皮考尔学习与记忆研究所所长蔡立慧(Li-Huei Tsai)的论文《Recovery of learning and memory is associated with chromatin remodelling》发布了关注声明。
知识分子的博客 · 13小时前 -
这些年轻科学家不再满足于“追赶美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硅谷是全球AI人才的终点站。而中国曾是最大的人才输出地,把一代又一代顶尖AI人才送往彼岸。 如今,这种单向流动正在悄然转向。 Digital Science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出现AI人才净流出的趋势。优秀的青年学者,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选择回到中国
知识分子的博客 · 13小时前 -
HPV疫苗终于免费,中国女性等了19年
就在昨天,中国国家卫健委宣布,将HPV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 这也意味着,全球首个、迄今最重要的癌症预防疫苗,在面世19年后,终于惠及全国,所有的适龄女生都将迎来免费接种。 在中国,很少有疫苗或药物像它一样,凝聚了公众近20年的等待与焦灼。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12 -
学术职业光环在消失,青椒们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不满意
大学教师常常被视作一份有较高社会声望的职业,人们常把它看作靠知识立身的象征,一份自带光环的职业。但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却感受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评价标准反复变化,职称晋升充满不确定,行政工作在抢夺教学和研究的时间。那层光环,正逐渐褪去。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12 -
庆祝量子力学百年,黑尔戈兰2025会议上的华人面孔 | 手记
1925年6月,德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因花粉过敏来到北海上的小岛黑尔戈兰(Helgoland),短短数日,他完成重要计算,开创了矩阵力学,现代量子力学也由此宣告建立。 2025年6月10日,300名物理学家登上这座小岛,参加黑尔戈兰2025(Helgoland 2025)国际讨论会,共同庆祝量子力学百年。《赛先生》在会议现场注意到,除了受邀做报告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欧洲和美国工作的多位华人科学家也参加了这一盛会。
赛先生 · 2025/09/12 -
哈佛胜诉,特朗普政府违宪
2025年9月3日,美国联邦地区法官艾莉森·D·伯勒斯(Allison D. Burroughs)发布了84页的判决书,裁定特朗普政府冻结哈佛大学超过26亿美元的研究资金的行为,违反了宪法。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05 -
全面停招人文学科博士,芝加哥大学也撑不住了
近日,芝加哥大学艺术与人文学院宣布,将暂停2026-27 学年全院博士项目的招生。目前不再招收博士生的院系包括艺术史、电影与媒体研究、古典学、比较文学、东亚语言与文明、英语语言与文学、日耳曼研究、语言学、中东研究、罗曼语族语言与文学、斯拉夫语言与文学、南亚语言与文明,以及音乐系的民族音乐学和音乐史与理论项目。仅有哲学系(Philosophy)的博士项目和音乐系内部的作曲与声音实践(Composition and Sound Practices)博士项目两个例外。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05 -
一场外尔费米子发现的国际竞赛 | 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8月6日,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和香港揭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戴希和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教授丁洪因”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发现方面的贡献”获物质科学奖。
陈晓雪 · 2025/09/02 -
2025国自然放榜,资助率12.29%五年连降
2025年8月27日,202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结果公布。这是“杰青”、“优青”等传统称谓退出后的首个放榜季。根据自然科学基金委在今年年初的命名调整,原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和青年科学基金分别更名为青年科学基金 A类、B类、C类。2025年,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接收项目申请433,426项,经初审和复审后共受理432,434项。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