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先生的专栏-知识分子
赛先生

《赛先生》微信公众号创刊于2014年7月,创始人为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成为国内首个由知名科学家创办并担任主编的科学传播新媒体平台,共同致力于让科学文化在中国本土扎根。

  • TA的文章(1545篇)
  • 2025年夏天气温再创新高,长期热浪暴露加速衰老

    最新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暴露在高温热浪中会加速衰老,其影响程度与长期吸烟或饮酒相当。

  • 退休了,科研还能怎么做?这对挚友决定继续合作“探险”

    本文以质朴笔触记录了一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科技报国佳话。 清华大学校友寿宝奎(物理系)与陈耀松(力学系)两位退休学者,凭借挚友情谊与专业互补,历时三十余年科研攻坚,成功研发低成本、高精度的航磁物探技术,其创新历程堪称技术科学领域“产学研用”结合的生动范本。

  • 被 “瘦” 折磨的人,身体发生了什么?

    研究人员正在探索为什么有些人先天消瘦且难以增重。这种先天消瘦体质的成因研究,为了解体重控制的生理学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

    赛先生 · 2025/09/20
  • 生命起源的“鸡与蛋”难题,就要解开了吗?

    生命是如何形成的?生命形成是必然的结果吗?这些问题依然是科学界最深刻、最根本的难题。

    赛先生 · 2025/09/12
  • 庆祝量子力学百年,黑尔戈兰2025会议上的华人面孔 | 手记

    1925年6月,德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因花粉过敏来到北海上的小岛黑尔戈兰(Helgoland),短短数日,他完成重要计算,开创了矩阵力学,现代量子力学也由此宣告建立。 2025年6月10日,300名物理学家登上这座小岛,参加黑尔戈兰2025(Helgoland 2025)国际讨论会,共同庆祝量子力学百年。《赛先生》在会议现场注意到,除了受邀做报告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欧洲和美国工作的多位华人科学家也参加了这一盛会。

    赛先生 · 2025/09/12
  • 黑尔戈兰:量子力学灵感的发生地

    今年是国际量子科技年。科普作家程鹗从7月底开始进行了一场量子物理的朝圣之旅(伯尔尼: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出生地,量子圣地慕尼黑,哥廷根:量子力学的真正出生地)。 德国海岛黑尔戈兰,意为圣地。100年前的一个深夜,在这座小岛,年轻的海森堡灵光一闪,构建出一套崭新的体系来描述微观世界的奇妙现象。 今天,让我们跟随程鹗的脚步,来到黑尔戈兰,回到历史的现场。

    赛先生 · 2025/09/12
  • 仇子龙:考里科走向诺奖的平凡之路

    希望对科学有热情的年轻学生学者们读一读考里科的这本自传,找到值得自己执着追求的科学信念。 

    赛先生 · 2025/06/22
  • 丹尼索瓦人终于“有脸”了

    中国哈尔滨的龙人属于丹尼索瓦人。这一结果,为丹尼索瓦人曾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的假说再添证据。更为重要的是,哈尔滨人的头骨化石,除了缺少下颌骨外其余部分保存完整,若结合已经在青藏高原地区和台湾澎湖地区发现的丹尼索瓦人的两块下颌骨化石,我们将第一次完整看到丹尼索瓦人的容貌。

    赛先生 · 2025/06/22
  • 张双南:重读《时间简史》,跨越时间的霍金

     无论是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霍金都已经跨越时间了。     

    赛先生 · 2025/06/22
  • 爱因斯坦与EPR佯谬:一个被证明是错的伟大质疑

    在量子力学的百年发展史中,爱因斯坦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仅因为他在多方面提供了灵感,例如他提出光既是波也是光子云的想法,启发了德布罗意的粒子波动性、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更在于他不断深入思考现有物理理论的漏洞与不足,包括质疑横空出世的量子力学不完备。      1935年,他和两个助手对量子力学发起最后的重要一击,提出EPR佯谬。这一最后被证明错误的论文,却被证明对于量子力学的进一步发展,甚至第二次量子信息技术革命,都有重要意义。

    赛先生 · 2025/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