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知识分子
  • 为什么这些充电宝带不上飞机了?

    充电宝起火、电动自行车火灾、电动汽车自燃、电站起火……围绕着整个锂电池产业,“先试错,后治理”的方式不可持续且代价高昂,黄学杰认为,在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方面,应该从一开始就有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在起步阶段就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下是《知识分子》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兼锂离子团队负责人黄学杰的对话,文字经过编辑,以飨读者。

    2025/07/06
  • 中国,为什么不吸烟者中也有很多肺癌患者? | 商周专栏

    2025年6月25日,《人物》发表了一篇题为《肺癌医生,亚裔,从未吸烟,成为肺癌四期患者》的文章,报道了斯坦福大学医学院林彦峰教授的故事。不吸烟的林教授是研究肺癌的医生,尤其关注不吸烟肺癌,部分是因为这一类肺癌在东亚(尤其是中国)人群中高发。但不幸的是,林教授自己最近被诊断出了这种癌症,而且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四期,扩散到了全身。虽然知道自己的生命会在不久的将来结束,林教授在积极地接受治疗的同时,也在努力以自己这个特殊的病例为出发点,讲授关于癌症的课程,让人们对不吸烟肺癌给予了更多的关注。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7/06
  • 放弃胃镜的3亿中国人,终于等到这项无痛胃癌扫描术?

    阿里巴巴达摩院的医疗AI团队曾在2023年开发了胰腺癌筛查AI模型PANDA,通过“平扫CT+AI”的结合,准确识别早期胰腺癌病变。两年后,他们又和浙江省肿瘤医院程向东团队合作开发了胃癌筛查AI模型GRAPE——只需要一张腹部的平扫CT,即可由AI筛查是否需要进一步的胃镜检查。

    2025/07/06
  • AI已经和人类医生打成平手?他们在中国率先建设AI医院

    围绕AI在医疗领域发展的应用和挑战,北京市海淀区智识前沿科技促进中心(简称“智识学研社”,《知识分子》《赛先生》出品方)今年6月组织了一次科学四十人圆桌讨论会。此次科学四十人圆桌由刘远立主持,他是北京协和医学院长聘教授、卫生健康管理政策学院原执行院长。以下为文字实录。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7/05
  • 丹尼索瓦人终于“有脸”了

    中国哈尔滨的龙人属于丹尼索瓦人。这一结果,为丹尼索瓦人曾在东亚地区广泛分布的假说再添证据。更为重要的是,哈尔滨人的头骨化石,除了缺少下颌骨外其余部分保存完整,若结合已经在青藏高原地区和台湾澎湖地区发现的丹尼索瓦人的两块下颌骨化石,我们将第一次完整看到丹尼索瓦人的容貌。(相关阅读:约4万年前,丹人出没于青藏高原;丹尼索瓦人现身中国台湾澎湖)

    2025/06/22
  • 中国生物医学论文撤稿数15年增加超30倍,九成因学术不端

    最近一项发表在Journal of Academic Ethic的研究显示,2009年至2023年的15年间,中国作者参与的生物医学论文的撤稿数量持续上升。到2023年,已接近2009年全年撤稿总数的32倍

    2025/06/18
  • AI怎样模仿人类大脑的注意力机制?

    最近,人们对AI谈得最多的是deepseek(简称DS)。这匹来自中国本土的黑马,闯入全球视野,一度扰乱美国股市,在 AI 领域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025/05/19
  • 专访eLife主编:失去影响因子,中国来稿减少了80%

    2024年11月,科睿唯安宣布,eLife期刊不再被赋予SCI影响因子。此前,这本跨学科的生物学杂志IF是6.4。进入2025年,这本先锋开放获取期刊开始感受到了失去影响因子的余波,而这其中,“最大的,也是主要的变化都来自中国”。

    2025/05/19
  • 减排新战场:清华团队揭示“地下迷宫”潜力

    2025年4月起,生态环境部要求新建煤矿在甲烷浓度达到或超过8%时必须进行甲烷捕集[1],这一门槛之前是30%,并要求所有矿井在2027年4月前达标,相当于在煤矿通风系统中捕捉更稀薄的气体,显示出中国在煤炭行业甲烷排放方面加快了行动。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29
  • 谁把生物学家尼达姆,变成深爱中国的史学家李约瑟?

     今年是英国生物学家、史学家李约瑟(Joseph Needham,1900 年 12 月 9 日 - 1995 年 3 月 24 日)去世30周年,许多文章介绍了李约瑟对于系统性地介绍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巨大贡献。但是,一个英国人是如何对中国的科学技术史产生兴趣的呢?   

    2025/04/27

历史搜索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