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知识分子
  • 这些年轻科学家不再满足于“追赶美国”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硅谷是全球AI人才的终点站。而中国曾是最大的人才输出地,把一代又一代顶尖AI人才送往彼岸。 如今,这种单向流动正在悄然转向。 Digital Science的一份报告指出,美国已经开始对中国出现AI人才净流出的趋势。优秀的青年学者,正在以更快的速度选择回到中国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20
  • 学术职业光环在消失,青椒们对自己的工作越来越不满意

    大学教师常常被视作一份有较高社会声望的职业,人们常把它看作靠知识立身的象征,一份自带光环的职业。但真正身处其中的人,却感受着理想与现实的落差,评价标准反复变化,职称晋升充满不确定,行政工作在抢夺教学和研究的时间。那层光环,正逐渐褪去。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9/12
  • 张双南:重读《时间简史》,跨越时间的霍金

     无论是否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霍金都已经跨越时间了。     

    赛先生 · 2025/06/22
  • 一个“不受欢迎”的研究,是怎样发现了35亿年进化史中的生物钟密码?

    晨曦中向日葵逐日绽放,暮色里招潮蟹候月出穴,子夜里萤火虫点星闪烁……这些生物活动的规律,正是体内精密的时间机制在调控,让生命节奏与昼夜更替、季节变化保持同步。

    2025/06/18
  • “我尽力了!”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预算要砍55%,掌门人辞职

    4月24日,上周四下午,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SF)主任塞图拉曼·潘查坦(Sethuraman Panchanathan)突然辞职,此时距离其任期结束还有一年多的时间——2020年6月,身处第一任期的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提名了潘查坦作为NSF的第15任主任,任期6年。

    2025/04/29
  • 专访天坛医院院长王拥军:临床研究应该由医生PI主导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临床研究拖后腿”是困扰中国药物研发的重要问题。 这个短板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患者数量面前显得颇为遗憾,如何让海量临床资源不再沉睡在病例库,而是转化为具有全球话语权的循证证据链?怎样把临床问题变成研究问题,再变为研究假说、研究设计、标准操作程序?这对我国临床医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

    2025/04/27
  • 美国近两千名院士联名发声

    当地时间 3 月 31 日,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的近2000名成员联名签署公开信,呼吁特朗普政府停止打击科学界。此信既是美国科研共同体的警告,也是对全球学术界的提醒。全球范围内,科学研究的独立性正受到越来越多的政治力量挑战。在全球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科研自由和学术自治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在一个政治日益介入科学的时代,科学共同体应该如何自处?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09
  • 实锤!AI来了,人类反倒更忙了

    截至目前,AI大模型已经可以帮助我们写程序代码,制定旅行计划,资料阅读与信息检索,快速完成分析报告,学习第二外语,乃至编辑视频,制作商业网站或游戏……然而,大模型降世两年多,人们却吃惊地发现,自己最终的那个梦想,一个有强大AI为人类工作的社会,一个有更多的闲暇,上四休三甚至每周工作更短时间的世界,却仿佛更遥远了,我们变得更忙了,而且,这个事实居然在数据上得到了确认。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4/06
  • 国产期刊集体升区,中科院分区引争议

    2025年3月20日,《2025年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期刊分区表》正式上线发布。这份分区表原本应是《2024年期刊分区表》。按照惯例,中科院期刊分区表通常在每年年底发布,但2024年的分区表发布时间却几经推迟,最终调整为2025年,以《2025年期刊分区表》的形式面世。分区结果公布后,一些传统国际知名期刊(如《Nano Letters》)意外降至二区。与此同时,本土期刊升区势头迅猛。一些原本被科研人员视为名刊拒稿后备选的本土期刊,在本次调整中反超其“上位”期刊,进入高分区行列,导致投稿倒挂现象出现。

    2025/04/02
  • 嫦娥六号的48小时和中国探月的17年

    北京时间6月2日早上6点23分,嫦娥六号着上组合体降落南极-艾肯(South Pole-Aitken,SPA)盆地。

    知识分子的博客 · 2025/02/28

历史搜索

订阅Newsletter

我们会定期将电子期刊发送到您的邮箱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