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力学的边界:一百年的追问与回答
2025年适逢量子力学创立一百周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也授予了在人造电路中率先发现宏观量子力学现象的三位物理学家——约翰·克拉克(John Clarke)、米歇尔·德沃雷 (Michel H. Devoret)、约翰·马蒂尼斯(John M. Martinis)。这是诺贝尔物理学奖在继2012年与2022年后再次表彰当代量子物理前沿领域的奠基性实验工作。
知识分子的博客 · 18小时前 -
退休了,科研还能怎么做?这对挚友决定继续合作“探险”
本文以质朴笔触记录了一段“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科技报国佳话。 清华大学校友寿宝奎(物理系)与陈耀松(力学系)两位退休学者,凭借挚友情谊与专业互补,历时三十余年科研攻坚,成功研发低成本、高精度的航磁物探技术,其创新历程堪称技术科学领域“产学研用”结合的生动范本。
-
庆祝量子力学百年,黑尔戈兰2025会议上的华人面孔 | 手记
1925年6月,德国年轻的物理学家维尔纳·海森堡因花粉过敏来到北海上的小岛黑尔戈兰(Helgoland),短短数日,他完成重要计算,开创了矩阵力学,现代量子力学也由此宣告建立。 2025年6月10日,300名物理学家登上这座小岛,参加黑尔戈兰2025(Helgoland 2025)国际讨论会,共同庆祝量子力学百年。《赛先生》在会议现场注意到,除了受邀做报告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在欧洲和美国工作的多位华人科学家也参加了这一盛会。
赛先生 · 2025/09/12 -
黑尔戈兰:量子力学灵感的发生地
今年是国际量子科技年。科普作家程鹗从7月底开始进行了一场量子物理的朝圣之旅(伯尔尼:相对论和量子物理的出生地,量子圣地慕尼黑,哥廷根:量子力学的真正出生地)。 德国海岛黑尔戈兰,意为圣地。100年前的一个深夜,在这座小岛,年轻的海森堡灵光一闪,构建出一套崭新的体系来描述微观世界的奇妙现象。 今天,让我们跟随程鹗的脚步,来到黑尔戈兰,回到历史的现场。
赛先生 · 2025/09/12 -
一场外尔费米子发现的国际竞赛 | 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8月6日,2025年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和香港揭晓,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方忠、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戴希和上海交通大学李政道研究所教授丁洪因”在拓扑电子材料的计算预测以及实验发现方面的贡献”获物质科学奖。
陈晓雪 · 2025/09/02 -
三欧美学者因量子模拟开创性实验获2025年度墨子量子奖
2025年度墨子量子奖的三位获奖人Immanuel Bloch,Tilman Esslinger和Markus Greiner将量子模拟从概念推向了现实,确立了超冷原子作为探索量子多体物理中最深刻且最具挑战性问题的通用平台。
陈晓雪 · 2025/08/02 -
专访Peter Zoller:你的祖母会想要一台量子计算机吗?| 黑尔戈兰2025
今天6月,在量子力学的诞生之地德国黑尔戈兰,量子计算先驱、奥地利理论物理学家Peter Zoller接受《赛先生》专访。他表示,量子计算的研究已经取得巨大的进步,进展稳定,但未来整个领域要真正走下去,仍然需要一些对于社会和经济产生实质性影响的工作。 “这方面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必须努力推进。”Zoller说道。
陈晓雪 · 2025/07/23 -
为什么这些充电宝带不上飞机了?
充电宝起火、电动自行车火灾、电动汽车自燃、电站起火……围绕着整个锂电池产业,“先试错,后治理”的方式不可持续且代价高昂,黄学杰认为,在低空飞行器、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方面,应该从一开始就有更完善的监管体系,在起步阶段就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以下是《知识分子》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副主任兼锂离子团队负责人黄学杰的对话,文字经过编辑,以飨读者。
2025/07/06









